1. 電通行銷傳播集團發布《2025創意趨勢報告:碎片化前進》
隨著科技快速發展、世代價值迭代,以及文化互動日益多元,電通行銷傳播集團集結數據、應用、觀點與案例,發布最新市場洞察報告 ——《2025創意趨勢報告:碎片化 前進》。該報告從全球視野剖析當代文化與創意的變化,展望品牌在碎片化時代中的 成長機遇,提供對未來市場和文化變遷的深刻洞察。
電通集團創意事業群暨安索帕台灣執行長紀緻謙(Gary Chi)表示:「在這樣一個「碎片化」的時代,我們的使命不僅是因應變化,更是透過創意重新定義品牌的價值與影響力,從而幫助客戶在不確定的未來中奠定成功之路。」 今年的報告聚焦於價值驅動、跨界融合與文化創新,並以五大核心趨勢與三個子趨勢,探索「什麼是永恆」、「什麼是當下」以及「什麼是流行」,協助品牌在快速變遷的環境中脫穎而出,實現2025年及未來的可持續影響力與市場領先地位,並為品牌、企業與個人提供全方位的未來洞察與實踐建議。 趨勢一:「這樣就好」的生活(The “Good Enough” Life) 面對全球資源壓力與傳統價值觀的變遷,年輕世代正在重新定義幸福。他們擺脫對完美的追求,轉向務實且個性化的「適度滿足」。他們透過細微的日常滿足或即時享樂,慶祝自己的成就。 趨勢二:連結匱乏(The Togetherness Deficit) 疫情後的社會疏離與遠距工作文化,放大了人們的孤獨感。「連結匱乏」成為新時代的挑戰,但也為品牌帶來機會。消費者渴望重建聯繫,無論是以懷舊情感為橋樑,還是運用新興科技,都能幫助人們縮短心理距離。 趨勢三:世代模糊(Generation Blur) 出生於2010年後的Alpha 世代正展現驚人的成熟品味與數位理解力;而 X 世代和嬰兒潮世代則正在重新定義「年齡增長」的意義。世代的界線日漸模糊,不同年齡層之間的價值觀與興趣逐漸交融。 趨勢四:越探索越好奇(Curiouser and Curiouser) 在資訊唾手可得的時代,全球文化符碼不斷碰撞與重組,如今本地品牌正將熟悉的品牌故事注入全球社群熱點與話題。專為多元文化觀眾和創作者打造的新串流平台正不斷興起。而過度旅遊引發的反思,也帶動了探索互惠且更尊重當地文化的交流方式。 趨勢五:演算法與焦慮(Algorithms and Blues) 演算法主導時代引領出高效的內容生態系,無論是Google的生成引擎優化(GEO)、或是META推出藝術生成器Imagine Me,都在凸顯AI在自我表現領域的創造潛力。而在一個充斥著氛圍(vibes)和迷因(memes)的世界中,我們更需要深入理解品牌能參與的文化痛點與熱點,以充分展現品牌獨特性。 電通創意全球品牌長 Abbey Klaassen 提醒:「要在演算法時代勝出,不只是要有聲量,更要在文化裡找到立足點。品牌需要抓住價值連結,敏銳捕捉文化趨勢,還要快速行動,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商業和文化的雙贏。」碎片化時代既是挑戰,也是品牌重新定義角色的契機──而具有創意和獨特性的創造力將是協助品牌突破的核心驅動力。 欲取得完整的《2025創意趨勢報告:碎片化前進》請參閲官網。
網址: https://www.brain.com.tw/news/articlecontent?ID=52659&sort=#zGH7DHDs
2.第25屆IAI傳鑒國際廣告獎 ,歡迎有興趣者踴躍報名參加!
【第25屆IAI傳鑒國際廣告獎】是中國傳媒大學 IAI國際廣告研究所創新發展, 是知名的綜合性廣告創意與品牌行銷獎項評選平臺。”涵蓋IAI 傳鑒國際廣告獎、IAI 國 際旅遊獎、IAI國際酒業獎、IAI 體育、電商、母嬰、汽車、健康 、金融等垂直類賽事。
每年有近千家參賽公司和個人報送數千件案例與作品。其中,2023-2024年海內外超過1,000家參賽公司報名、近4,000件案例與作品。
「IAI傳鑒國際廣告獎」,參賽未入圍不收取費用,提供台灣公司入圍費用8折優惠。
作品徵集至2025年1月17日截止採線上報名 歡迎有興趣者踴躍報名參加!
網址: https://www.taaa.org.tw/active/article/5227
3. 2025 世界銀行青年高峰會創意提案競賽
活動簡介:
世界銀行集團青年高峰會(World Bank Group Youth Summit)是專為全球年輕人(18-35 歲)舉辦的年度盛會,旨在鼓勵青年探索創新解決方案,應對當前全球發展挑戰。2025 年的高峰會主題為「新視界:青年主導的創新,為可持續與平等的世界而努力」,聚焦於氣候行動、數位轉型和創意產業三大領域。
活動主題:
「新視界:青年主導的創新,為可持續與平等的世界而努力」,旨在強調青年在推動可持續發展和實現全球平等方面的創新能力,特別關注以下三大支柱:
· 數位轉型
· 氣候行動與韌性
· 創意產業的賦能變革
參賽資格:
年齡要求:申請截止日期(2025 年 1 月 26 日)時,年齡介於 18 至 35 歲之間。
國籍要求:每位團隊成員皆需來自世界銀行集團會員國。
提案要求:解決方案必須針對至少一個主題支柱,鼓勵跨主題的創新方案。
活動時程:
報名時間: 2025 年 1 月 2 日至 2025 年 1 月 26 日,截止時間為美東時間晚上 11:59。
初選結果公布: 預計於 2025 年 4 月初宣布入圍名單。
高峰會暨決賽: 2025 年 5 月 19 日至 20 日,於美國華盛頓特區世界銀行集團總部舉行,並提供線上參與選項。
報名方式:
線上申請:
於 F6S 平台創建帳號並提交申請:https://www.f6s.com/world-bank-group-youth-summit-2025/apply
提交提案,內容需針對至少一個主題支柱,並於截止日期前完成。
評審規範:
初選: 評審團將根據提案的創新性、可行性和影響力進行評估,選出入圍團隊。
決賽: 入圍團隊將受邀至華盛頓特區參與高峰會,進行現場簡報和答辯,最終選出優勝者。
評分標準:
創新性(30%): 解決方案的新穎程度及創意。
可行性(30%): 提案的實施可能性和可持續性。
影響力(20%): 對目標群體或社會的潛在影響。
團隊能力(20%): 團隊成員的專業背景和執行能力。
活動獎勵:
差旅補助: 入圍團隊的每組可獲得一名代表的差旅費用補助,包括住宿和最多三晚的小額津貼。
全球舞台展示: 於世界銀行青年高峰會上展示創新方案,獲得國際曝光和支持。
網絡機會: 與全球專家、業界領袖和其他青年創新者交流,拓展人脈。
相關單位:
主辦單位: 世界銀行集團(World Bank Group)
承辦單位: 世界銀行青年高峰會組織委員會
贊助單位: 詳情請參閱官方網站
活動聯絡資訊:
聯絡人: 世界銀行青年高峰會組織委員會
聯絡人信箱: youthsummit@worldbank.org
網址:https://bhuntr.com/tw/competitions/7xuy68ztx749dey7sh
4. 文化部文化體驗教育計畫 兩大徵件同步啟動 自114年1月1日至2月17日受理線上申請
文化部積極推動文化體驗教育計畫,114年度「文化部文化體驗內容徵選補助作業要點」徵件申請,包括兩大類別「體驗內容研發類」與「藝術入校推廣類」,報名時間自114年1月1日至2月17日,歡迎全國藝文團隊及藝文工作者踴躍參與,讓文化體驗成為學生校園生活的一部分。
文化部表示,本次徵件的「體驗內容研發類」,鼓勵藝文單位開發教學方案,把文化內容融入學校課堂,創造適合教學現場的體驗課程。另一方面,「藝術入校推廣類」則針對已經完成研發的體驗課程,徵求進入5所以上學校的推廣計畫,期望透過更多藝術家與學校的合作,支持優秀的文化內容進入校園,讓藝術真正融入孩子們的日常生活。
此次徵件計畫的入校期程,將配合學校端114學年度時間表,與學校的實際需求更為契合。此外,為鼓勵各教育階段的平衡參與,除了國小階段,申請單位也可設計以國中或高中學生為核心體驗對象,讓青少年在不同教育階段中,都能獲得豐富的藝術文化體驗。
文化部自計畫推動以來,廣邀視覺藝術、音樂及表演藝術、文學閱讀、文化資產、電影、工藝設計等領域的藝術家,輔導超過450組藝文單位進入2,600多所學校,並有近12萬學生參與體驗。文化部將持續協助藝文單位設計多元有趣的體驗課程,推動文化體驗的普及,激發學生對藝術文化的想像及共感。
歡迎有興趣的藝文團隊及藝文工作者踴躍申請,詳細資訊請至文化部獎補助資訊網查詢。
網址:https://www.moc.gov.tw/News_Content.aspx?n=105&s=229604
5. 雕塑藝術家鄭宜欣獲選為2025紐約三角藝術協會駐村藝術家
駐紐約臺北文化中心與紐約藝術機構三角藝術協會(Triangle Arts Association,TAA)再次合作,選送臺灣藝術家參與2025年駐村計畫。本次計畫自2024年10月開放徵件,經過初審和複審後,由雕塑藝術家鄭宜欣獲選,將於2025年3月赴紐約駐村3個月。
鄭宜欣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她的創作深受文化身份、歸屬感與記憶傳承的影響,並以「版印」概念為核心,探討身份建構與表現。近期作品專注於「身體感」的研究,並融合東方哲學與書法符號,探索跨文化對話。鄭宜欣曾榮獲2023年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青藝獎典藏獎,以及2020、2022年當代雕塑麗寶創作獎,並於高科大藝術中心及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舉辦個展。
鄭宜欣的駐村計畫將延續其過去的創作脈絡,聚焦於象形漢字的視覺符號,並探討這些符號在全球化及多元文化環境中的身份意涵。她計劃將漢字與西方文化元素結合,透過雕塑、裝置藝術及表演等形式,呈現對語言、文化符號及生命結構的反思,並探索當代藝術與傳統哲學的交匯。
鄭宜欣表示,「紐約是全球藝術重心之一,能夠在此駐村並與當地藝術家及社群互動,是我創作生涯中的重要一步。我期待將東方的視覺藝術語言與當代創作方法相結合,並藉此機會進一步探索文化認同、語言符號及人性等問題。」
三角藝術協會自1982年成立以來,致力為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提供駐村機會,並與當地藝術社群及策展人密切合作,擴展藝術家的創作視野。在文化部支持下,駐紐約臺北文化中心自2019年起與三角藝術協會合作,選送多位臺灣優秀藝術家參與駐村計畫,包括吳秉聖、陳亮璇、吳建興、王博彥、張文菀等。駐紐約臺北文化中心表示,相信鄭宜欣的加入,將為該計畫帶來嶄新的東方視角,促進跨文化藝術交流。
三角藝術協會網站:https://www.triangleartsnyc.org/
藝術家鄭宜欣個人網站:https://cindychengihsin.com/
網址:https://www.moc.gov.tw/News_Content.aspx?n=105&s=229744
6. 張芯晨創作展─隨心所遇
文化部所屬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自114年1月1日至1月26日,於第三展覽室舉辦「張芯晨創作展─隨心所遇」,由藝術家張芯晨展出62件版畫及版印年畫作品,呈現現代版畫多變的樣貌,也在農曆新年前夕帶來濃厚的節慶氛圍。
張芯晨是南投縣水里鄉人,畢業於台中師專美勞組(今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私立輔仁大學中文系,曾擔任國小老師、主任,退休後設立工作室專職藝術創作,專長為版畫創作。作品曾五次獲得中華民國版印年畫徵選首獎、國際版畫雙年展、全國美展及大墩獎入選等獎項。
張芯晨的創作以版畫及版印年畫二類為主,「年畫」普遍用於新春過年期間吉慶與避邪之用,以版畫媒材印製年畫,則稱之為「版印年畫」。
投入版畫創作之初,張芯晨就在版畫界嶄露頭角,其作品《三星高照》於1993年榮獲中華民國版印年畫徵選活動第九屆徵選首獎,給予張芯晨很大的鼓勵,往後並持續創作參賽,總共獲得五次版印年畫徵選首獎,作品同時由國立臺灣美術館所收藏。
張芯晨的版印年畫作品,大都以十二生肖相關主題為發想,造型俏皮可愛,她偏好使用高彩度、亮麗的色彩,多件作品更是突破方框畫面的構圖限制,具有十足鮮明的現代感和個人特色。除了版印年畫外,張芯晨也熱衷於題材較為自由的版畫創作,其創作主題大都來自於生活中的所遇所見所想,透過版畫創作將腦海中自然浮現的直觀影像表現出來。
張芯晨表示,會熱衷於投入版畫創作,是因為版畫的肌理和趣味可以隨心所欲的揮灑,她的作品擅長運用各種線條、肌理穿梭堆疊,以型版作遮蓋及重疊的變化,嘗試運用各種手法創造出多樣的版趣,以此營造豐富的視覺效果。
此外,平日喜好閱讀文學作品的張芯晨,也從文學中汲取源源不斷的創作泉源,例如本次展出作品《把光陰度成了黃金》、《走在美麗的光影裡》等作品,皆具有濃厚的文學性。
張芯晨從事版畫創作的機緣深受親友的影響。1970年代期間,有「臺灣現代版畫之父」之稱的藝術家廖修平,在臺灣各地積極推廣現代版畫,張芯晨的夫婿也投入向「十青版畫會」的成員董振平學習版畫,並於國內各項比賽中獲獎,間接鼓舞張芯晨投入版畫創作。起初張芯晨只是從旁協助,擔任平版印刷的刷水工,進行壓印對位的拉紙工作,後來一頭栽進版畫的創作天地裡超過三十年,至今樂在其中。
網址:https://www.moc.gov.tw/News_Content.aspx?n=105&s=229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