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五成台灣廣告主未來一年將增加 CTV 廣告預算
全球領先的廣告科技公司 The Trade Desk 今(18)日發布的研究發現,台灣有將近一半(46%)的廣告主預期在未來 12 個月內增加聯網電視(Connected TV,CTV)的媒體投資。這主要得益於優質隨選內容和串流服務的普及,使 CTV 備受年輕觀眾青睞。《2024台灣聯網電視趨勢白皮書》詳細闡述了此研究發現,並深度剖析台灣 CTV 的廣告環境與洞察,強調 CTV 能夠提供更為個人化的廣告體驗、精準追蹤和衡量廣告歸因的能力。研究中亦指出,台灣 CTV 市場的總收入被預期有機會於 2027 年突破 7 億美元大關,引領台灣數位廣告邁向新紀元。
緊捉消費主力 Y 世代眼球,串流影音推升 CTV 廣告營收雙位數成長
驅動台灣 CTV 市場快速成長的關鍵之一為不斷擴大的年輕觀眾族群。CTV 所提供的隨選娛樂功能,對於習慣「隨時隨地」取用喜愛內容的消費者來說,更是不可或缺的服務。研究發現,高達 52% 的 CTV 用戶來自現今25-44 歲的 Y 世代青壯年族群,為 CTV 最大宗的核心受眾。由於該族群也是時下主要消費力來源,這意味著品牌若精準鎖定 CTV 管道投入行銷資源,將為其帶來長期且有效的行銷效果。
串流媒體服務的日益普及也是推動台灣 CTV/OTT 市場蓬勃發展的另一大推手。在眾多本土平台中,以 LINE TV的月活躍用戶數達 500 萬領先;LiTV、凱擘大寬頻等則緊隨其後,而四季線上和 KKTV 的月均造訪次數也高達100 萬次。多元且豐富的串流平台選擇,進一步推升 CTV 廣告市場的增長潛力;資料顯示,台灣 CTV 廣告營收預計將以每年 14% 的速度持續攀升,並在 2027 年時上看 7.76 億美元的市場規模。
四大優勢驅動,近半數廣告主未來一年將增加 CTV 廣告預算
研究發現,除了年輕觀眾族群足跡往 CTV 平台移動外,CTV 真正吸引行銷人員的是其四項關鍵優勢。包括:提供更優質的個人化廣告體驗、得以打造更完整的全通路策略、優質且專業製作的內容,以及能夠精準追蹤並衡量行銷活動成效等,進而為品牌創造更高的廣告回報。
正因如此,多數行銷人員對於 CTV 廣告帶來的成效皆持正面態度。數據顯示,未來一年內,有 46% 的品牌或代理商將增加 CTV 廣告預算,其中更高達 62% 的受訪者是計劃將預算提升 50% 以上,甚至有 9% 受訪者預計增幅超過 100%,顯見品牌挹注資源於 CTV 廣告已逐漸成為主流,並期待 CTV 廣告在品牌形象與行銷活動上能產生更大的正面效益。
優質內容助品牌贏得消費者信任
The Trade Desk 去年發佈的《開放網路致勝之道》關鍵報告顯示,OTT/CTV、音樂串流平台和新聞網站所屬的開放網路,已成為近六成台灣消費者享受數位內容的關鍵領域,而開放網路提供的優質內容,正是累積品牌行銷信任的關鍵因素,因為品牌所選擇投放廣告的管道及平台,直接影響受眾的觀感及接受度。
研究中再次強調,台灣消費者對於 OTT/CTV 上出現的品牌相較於在使用者生成內容(UGC)平台上的品牌有高出 2.8 倍的信任感;此外,79% 的消費者傾向購買 OTT/CTV 上播放廣告的品牌,而非 UGC 平台廣告中出現的品牌,明顯看見消費者對於 CTV 的信賴感與接受度。隨著圍牆花園廣告面臨的質疑日增,CTV 等開放網路中的優質內容環境,已成為行銷人員提升品牌可信度,並能更有效與消費者建立聯繫的關鍵通路。
The Trade Desk 台灣暨香港區總經理顏任廷表示:「開放網路在台灣的影響力正持續擴大,其中 CTV 不僅是一個明顯的發展趨勢,更是推動台灣廣告業變革的一股強大力量。消費者對於隨時隨地觀看高品質內容的需求,正拉抬台灣 CTV 廣告市場的加速成長,也重塑了品牌與受眾之間連結的方式。廣告主應通過創新策略與消費者建立深度共鳴,並實現可衡量的成果,把握台灣品牌行銷的全新發展機遇。」 台北市廣告代理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暨電通媒體事業群執行長盧炳勳表示:「電視媒體平台如 CTV 的蓬勃發展,帶動了整體電視媒體廣告生態體系的轉變。電通集團早已感受到這股媒體變革的潮流,並於多年前開始佈局 OTT 聯播廣告商品的開發,結合各大電視平台與聯播平台,以提供廣告主最佳眼球注意度的廣告投遞組合,近期也開始投入電視內容的投資與製作,提供行銷 end to end 全管道的整合服務。期待在順應媒體環境變化的同時,能攜手產業夥伴創造多方共贏的優質健康媒體生態系統。」
網址:https://www.brain.com.tw/news/articlecontent?ID=52642&sort=#oVEE8kFu
- 參訪南投社區營造、藝文館舍 文化部長李遠:生命中最美好的事就是一張空白的紙上有創作
為持續瞭解文化基地執行策略及民間藝文館舍經營現況,文化部長李遠今(24)日赴南投參觀紙教堂新故鄉見學園區、毓繡美術館及天染工坊等地。李遠說,新故鄉所在的桃米地區不僅是社區營造的典範,從921災後重建,到後續陪伴社區以自然生態為本,持續不斷地擴展;毓繡美術館、天染工坊則展現民間的強大能量,期待未來都有機會加入文化基地行列。
921當年成立的新故鄉文教基金會,正如執行長顏新珠所說,新故鄉是一個以「生態為體、文化生根、產業為重」的園區。除了著名的紙教堂外,園區豐富的生態及多元的藝術、服務,確實讓桃米社區成為到南投必訪的據點。來自全國各地同好以「繪旅行」為主題的團隊,兩天一夜的南投小旅行就以桃米社區為首站,團隊圍繞著紙教堂以寫生速寫留下旅行的記憶。李遠說,「生命中最美好的事情就是一張空白的紙上有創作,文化基地的想像應該就是如此」。
參觀中,大智然菜園仔失智社區服務據點的長輩也在進行剪紙及圖繪創作,陪伴老師陳立說,長輩們來自於已早於臺灣整體邁入超高齡社會的魚池鄉,近年來透過「藝術陪伴」,看見長輩從原本覺得自己怎麼可能會創作,到現在連高齡98歲的長輩都展現驚人及完整的創意,甚至在今年首次進到國立臺灣美術館展覽,「長輩們當天興奮地不斷對我獻吻」,陳立感動地說。
在文化基地的規劃理念中,李遠說,期盼文化基地要有足夠的能量向外擴展,從點到線至面;除了社區營造點以外,文化基地也期待加入更多以民間為主體的美術館、藝文館舍等。第2站的毓繡美術館總監黃翔即介紹,美術館來到南投的10年蓋館過程中,就開始不斷地以藝術聚落的形式及策劃藝術教育活動,回應居民「你們為何而來」的議題。美術館正式成立以後,更一直秉持著董事長葉毓繡的理念,「我們沒有比較特別,我們只是盡力做我們能做的」,除了讓大眾瞭解藝術就在身邊,「藝術並沒有那麼難」,也致力於將全國偏鄉兒童及沒有進過美術館的人帶進美術館,「走進來會發現美術館有種魔幻感,進而產生各種五感的流動」。
行程最後,李遠特別拜訪今年國家工藝成就獎得主陳景林,感謝其40年來推動天然染織的貢獻,李遠也在陳景林帶領下,動手進行藍染體驗。陳景林細數他從亞洲各國的染織田調開始一生的研究、創作,到後續推廣、教學、跨界合作的歷程,以及從染色工藝到染色藝術的轉捩點。他以經營天染工坊經驗提醒,工藝產業多數微型工作室的型態,亟須政府輔導累積品牌能量;同時,期盼「臺灣工藝之家」能進一步成為「工藝國家隊」,帶領臺灣工藝前進國際。
李遠強調,文化基地的評審邀請到各領域的專家學者,期盼百大文化基地呈現繽紛多元的樣貌。入選為文化基地以後,文化部將扮演整體規劃的角色,共同行銷、拓展文化基地能量。徵選自即日起至明(2025)年1月15日截止,相關資訊請見文化部文化地圖網站。
網址: https://www.moc.gov.tw/News_Content2.aspx?n=105&s=229394
- 「山海聚」暨「指尖四季」展覽聯袂登場 展現工藝聚落創生價值與纏花交疊的文化之美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工藝中心)推出「山海聚」及「指尖四季」特展,「山海聚」呈現臺灣工藝聚落生活文化圈裡耕耘累積的工藝技藝與獨特的人文生態;「指尖四季」則帶領觀者走進工藝家施于婕的纏花藝術世界,感受纏花技藝與現代創意的完美融合。兩大展覽旨在以臺灣工藝為橋梁,讓更多人理解當地文化的豐富多樣性與工藝創作多元面貌。
「山海聚」主要以「113年度工藝聚落振興發展計畫」及「好好吃飯-2024陶藝人才培訓課程計畫」執行成果為主。工藝聚落由傳統工藝的淬鍊與當地的文化交融而來,亦是世代傳承記憶與工藝技藝發芽的土地,在其承載的文化價值、情感聯繫、匠人精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智慧下,誕生屬於他們極具識別性的特色工藝,讓工藝聚落不僅是工藝生產的場所,亦是地方創生價值的展現。「山海聚」展覽主題以「海中有山、山中有海」山海聚合相生相應概念,分述《海嶼》、《山海》兩個子題,書寫來自7個工藝聚落的生命故事,包含玉里聚落提出風土餐桌的工藝服務,運用在地玉石瓷土及野菜食蔬設計工藝風土佳餚,帶領觀者體驗花東縱谷間的風土文化;大溪聚落從早期林木家具產業脈絡發跡,在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的推動下,積極進行國際交流並舉辦大溪工藝週系列活動,與大溪共榮共好。南迴公路上的南迴聚落,則以邊架舟串聯太麻里排灣族部落的木雕、琉璃珠與十字繡傳統原民工藝特色,探尋南島族群文化。而以青年工藝家為首的澎湖聚落,取材島嶼自然與海廢資源,辦理工坊、工藝青創市集及建置工藝地圖。笨港聚落以北港朝天宮傳統宗廟工藝為主軸,共同創作藝閣車與花燈,重現工藝遶境場景。安平聚落從在地劍獅文化出發,規劃設計遊程講座、劍獅藝品及微電影主題拍攝等,轉譯劍獅工藝文化。鶯歌陶瓷為臺灣著名的地域觀光特色,透過鶯歌陶藝人才培訓課程計畫,以飯桌食器為主題創作,走進鶯歌陶瓷聚落日常。
另外,「指尖四季—施于婕的纏花行旅創作展」則呈現工藝家施于婕的工藝創作成果,她從1995年開始致力於金屬線工藝推廣、教學,於2010年承人間國寶陳惠美老師啟蒙接觸「春仔花」,愛上這項臺灣早期用在婚嫁禮俗的纏花工藝。初期以結合金屬飾品的時尚纏花複合媒材創作為主,又因久居苗栗客庄接觸客家纏花元素,積極展開田野調查,從閩、客族群的纏花工藝特色中,探討纏花的流傳與文化意涵。展覽中將完整呈現施于婕多年來田調資料、個人蒐藏之老物件等,讓觀者理解臺灣閩、客纏花形式與使用文化的差異,工藝創作部分則有複刻作品、傳統纏花,以及在纏花創意融入多元複合媒材等嶄新現代風格作品。
「山海聚」暨「指尖四季—施于婕的纏花行旅創作展」即日起於工藝中心苗栗工藝產業研發分館展出至114年4月27日,歡迎對臺灣工藝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觀。
山海聚—113工藝聚落成果展
展出地點/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苗栗工藝產業研發分館B1藝文空間
展出日期/即日起至114年4月27日
展出時間/09:00-17:00(週一休館,國定假日除外)
指尖四季—施于婕的纏花行旅創作展
展出地點/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苗栗工藝產業研發分館第一展覽室
展出日期/即日起至114年4月27日
展出時間/09:00-17:00(週一休館,國定假日除外)
網址: https://www.moc.gov.tw/News_Content.aspx?n=105&s=229438
4. 工藝行旅 探索東臺灣的自然與文化工藝
臺灣東部擁有臨山面海的優越地理位置,無論是蜿蜒的海岸線,還是起伏的山巒,每一寸土地都蘊藏著動人心弦的生命故事。工藝取材於自然材料,經由人的巧手與美感,將實用性與藝術性相融合,創造出凝聚自然與人心的療癒工藝體驗。跟隨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工藝行旅」腳步,走入東臺灣的山海與工藝據點,深度體驗工藝的獨特魅力,探訪部落智慧,感受自然與人文的完美融合。
海與山的交會|花蓮磯崎的療癒工藝體驗
位於花蓮磯崎的高山森林基地,隱匿於山與海交匯地帶,擁有無與倫比的自然美景。放下繁忙的思緒,感受到大海的微風輕拂與山間的清新氣息,體驗工藝與自然對話,讓心靈得到釋放與療癒,體驗那份來自大自然的無聲安慰,讓創作的樂趣成為心靈深處的美好記憶。
工藝之美|漫遊東臺灣
來到東臺灣著名的宜蘭傳藝園區,穿梭於傳統街屋建築間,細細品味匠師們的精湛工藝,感受歲月流轉中的手作魅力。隨後,漫步於臺東生活美學館,深入了解當地的手作工藝與生活美學。最後,走訪鄭梅玉草編工作室,體驗雙手編織的感動,感受那份從手作過程中釋放出來的療癒力量,品味在地匠人如何賦予每件作品獨特的生命與韻味。
部落絮語|月桃織藝的傳承與創新
在臺灣東部的部落裡,月桃織藝承載著世代相傳的智慧與文化。這項傳統工藝,取材自月桃葉,經過精緻編織,創造出具有實用與藝術價值的作品。如今,年輕的工藝師們在傳承中融入創新元素,不僅保留傳統技法,更賦予月桃織品現代感與多樣性,讓這項古老的技藝在當代生活中煥發新生。來趟東臺灣旅行,探索月桃織藝的魅力,既是對部落文化的深刻理解,也是對工藝創新的美麗追尋。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陳殿禮表示,工藝的魅力在於其無窮的變化與創新,隨著時間的流轉與匠心的積澱,展現出豐富多樣的樣貌。透過「工藝行旅」計畫,探索臺灣各地的工藝多樣性,從傳統技法到現代創作、自然素材到現代設計,展現臺灣工藝的百變樣貌。邀請大家一起感受匠心工藝的每一刻,體驗傳統與創新交織的美麗篇章,讓每一段旅程都成為體驗臺灣工藝魅力的契機。更多活動訊息請至國立臺灣工藝發展中心官方網站或官方臉書查詢。
網址: https://www.moc.gov.tw/News_Content.aspx?n=105&s=229528
5. 2024 網路大洞察!全球流量增長 17.2% 行動裝置流量占比破4成
Cloudflare 近日發布《2024 年網際網路年度回顧報告》,全面回顧今年全球網際網路流量、使用行為及安全現狀的趨勢與變化。該報告顯示,2024 年全球網際網路流量較去年增長 17.2%,展現數位經濟的持續擴張,同時也凸顯出連線穩定性與網路安全的挑戰。
報告指出,Google 持續佔據最受歡迎的網際網路服務之首,生成式 AI 領域則由 OpenAI 領跑;而 WhatsApp 和 Facebook 分別在即時通訊與社交媒體類別中拔得頭籌。隨著全球需求激增,Starlink 衛星網路流量年增長達 3.3 倍,非洲國家如馬拉威的增幅更高達 38 倍。此外,13% 的 TLS 1.3 流量已採用後量子加密技術,標誌著更安全網路協議的推廣進展。
行動設備持續成為網際網路的重要流量來源。全球 41.3% 的網路流量來自行動設備,在近 100 個國家中佔據多數。Apple 的 iOS 系統佔全球三分之一流量,而 Android 在 29 個國家超過 90%。
Cloudflare 系統今年攔截了 6.5% 的全球流量,標記其為潛在惡意,其中 44 個國家超過 10% 的流量被判定為惡意。博彩與遊戲行業成為攻擊者的主要目標,取代了去年的金融業,顯示網路攻擊的重點已轉向娛樂產業。
2024 年全球共發生 225 次主要網路中斷,其中大部分由政府主導的網路封鎖、纜線損毀及停電引起。例如,孟加拉 7 月因學生抗議幾乎全國網路中斷。此外,IPv6 的全球採用率達 28.5%,其中印度和馬來西亞分別以 68.9% 和 59.6% 領先全球。
Cloudflare 的電子郵件安全數據顯示,4.3% 的郵件被判定為惡意,常見威脅包括欺騙性連結與身份冒充。某些頂級域名(如 .bar 和 .rest)的郵件中,超過 99% 為垃圾郵件或惡意郵件。
Cloudflare CEO Matthew Prince 表示:「2024 年的網際網路充滿挑戰與機遇,報告中的洞察不僅展示了全球網路趨勢,也強調了加強連線穩定性與安全保護的必要性。我們將繼續致力於提供最安全、最快速的網路體驗,推動數位經濟的蓬勃發展。」
網址:https://www.taaa.org.tw/news/article/9255
6. 短影音企劃全攻略:從腳本發想到情境設計的完整流程
一支優秀的短影音需要從腳本發想到情境設計的每一步都緊密相扣,以達到吸引觀眾、傳遞信 息的效果,接下來分享白鹿的短影音企劃流程,幫助大家在發想創作時將創意具現化以及提升效率。
一、設定明確目標與定位
1.明確企劃目標
· 短影音的核心目的通常包括提升品牌曝光、促進產品銷售或建立社群互動。確定目標後,才能針對性地規劃內容。
· 舉例:若目標是推廣新品飲料,可將重點放在強調產品口味與使用場景,設計輕鬆、愉快的氛圍。
2. 了解目標受眾
· 針對不同年齡層或興趣群體,內容的調性與形式需做調整。年輕觀眾可能更喜歡幽默與快速的節奏,而專業人士則更關注資訊性內容。
3. 實用工具
使用社群數據分析工具了解受眾的偏好,或是加入社群中去洞察分析現在主流的議題是什麼,受眾的痛點會是什麼。
二、腳本發想與構思
- 設定核心主題與大綱
· 選擇一個核心主題,並列出影片的主要框架,包括開場、轉折和結尾。好的短影音需要在數秒內吸引注意,核心信息應該簡單明瞭。 - 段落:
· 開場:抓住注意力的場景或問題。
· 中間:清晰的敘事或解決方案。
· 結尾:強調CTA:行動呼籲(如按讚、分享或購買) - 加入創意元素
· 結合時下熱門趨勢(如社群挑戰、流行音效)或巧妙的反轉劇情,增加影片的吸引力與分享性。
· 舉例:用幽默的對話或角色反差設計,例如嚴肅的商務人士意外參加街舞挑戰。
三、情境設計與視覺規劃
- 情境設計
· 根據腳本確定拍攝場景和道具。情境應符合內容主題,同時具備視覺吸引力。 2. 注意事項:
· 簡單的場景也能達到效果,例如日常生活場景搭配精心設計的對白。 ○ 道具的選擇應強調品牌或信息,例如產品擺放位置突出但不生硬。 - 視覺風格規劃
· 確定影片的顏色、光線與構圖風格。一致的視覺風格能讓品牌形象更加鮮明。 4. 實用技巧:
· 使用自然光源或簡單的燈光設置,營造溫暖或明亮的氛圍。
· 利用簡單的剪輯效果(如縮放、快速切換)增加視覺層次感。 四、高效拍攝與執行 - 準備分鏡腳本
· 將腳本轉化為具體的分鏡圖,明確每一個鏡頭的內容與拍攝角度,如果內容呈現相對簡單,也可以是純文字的腳本,但確保每一段落都要清楚明瞭主軸是什麼,問題是什麼…等。 - 控制拍攝流程
· 制定拍攝時間表,確保每一個場景都能按時完成,並準備備案計劃以應對突發情況。
· 舉例:若戶外場景受天氣影響,可提前安排室內備選場景。
五、後期剪輯與優化 - 節奏控制
· 短影音的黃金時長通常在15至30秒,剪輯時應確保每個鏡頭都有存在的必要性。 - 編排技巧
· 開頭3秒內放置最吸引人的內容。
· 避免過長的過渡畫面,保持觀眾的注意力。 - 添加字幕與特效
· 字幕不僅能提高信息傳遞效率,也能增加視覺吸引力。特效的運用應適度,避免喧賓奪主。
· 實例:使用動態字幕突顯關鍵詞,或在反轉劇情時加入音效提升效果。 六、發布與迴響分析 - 最佳發布時機
· 根據受眾的活躍時間選擇發布時間,增加影片的曝光機會。 - 數據分析與優化
· 發布後利用平台提供的數據分析功能,了解影片的表現(如觀看次數、互動率)。
· 根據反饋調整後續內容的方向,持續改進企劃流程。
· 若發現某類型影片的互動率較高,可考慮增加類似主題的內容比例。
結論
從腳本發想到情境設計的短影音企劃是一個需要創意與效率並重的過程。透過清晰的目標設定、創意發想、視覺規劃和高效執行,創作者能打造出具有吸引力與影響力的內容,同時不斷分析與優化每次企劃的成果,是提升短影音品質與效果的關鍵!
網址: https://www.brain.com.tw/news/articlecontent?ID=52655&sort=#yTNWG0Eo
7. 從0到1的短影音品牌打造之路:避開新手常見的5個陷阱
對於新手創作者而言,品牌打造過程往往充滿挑戰,一不小心就可能掉進一些常見的陷阱,導 致努力事倍功半,本文將分享新手常犯的五大錯誤,並提供實用的解決方法,幫助你有效避開 這些問題,快速邁向成功!
缺乏清晰的品牌定位
許多新手創作者在開始短影音創作時,沒有明確的品牌定位。他們隨意拍攝內容,試圖迎合所有人,但最終無法吸引穩定的目標受眾。
解決方法:
· 找出品牌核心:問自己三個問題: 1. 我希望傳遞什麼價值? 2. 我的目標觀眾是誰? 3. 我的內容能解決什麼問題?
· 專注於垂直領域:選擇一個具體的主題,例如健身、美妝、科技,並圍繞這個主題持續創作,建立專業形象。
· 從通泛議題著手:除了專業形象與知識外,更應該要考慮滿足受眾的問題,從問題當中可以得知受眾目前的現況與痛點 舉例:健身創作者初期專注於「在家運動」的主題,針對忙碌的上班族提供簡單、有效的健身方案,成功吸引特定受眾。
忽視觀眾互動許多創作者專注於發布內容,卻忽略了與觀眾的互動,導致粉絲黏著度低,難以形成忠實觀眾群。
解決方法:
· 積極回應留言:在影片下方與觀眾互動,回答問題或感謝支持,建立情感連結。
· 發起互動話題:在影片中加入提問,例如:「你最喜歡哪種運動?留言告訴我!」鼓勵觀眾參與討論。
· 善用即時互動工具:例如直播功能,與觀眾實時交流,增強參與感。 舉例:美妝創作者每週進行直播,分享化妝技巧並回答粉絲提問,迅速提升了粉絲的參與度和信任感。
忽略影片質量 部分新手認為短影音只需要”隨便拍”,忽視影片的畫質、剪輯和聲音效果,導致觀眾的觀看體驗不佳。
解決方法:
· 提升拍攝技巧:
· 確保光線充足,避免畫面過暗或過曝。
· 使用穩定器或三腳架,避免畫面晃動。
· 注重聲音品質:清晰的聲音比高畫質更重要,建議使用外接麥克風錄音
· 學習基礎剪輯:運用簡單的剪輯技巧,例如節奏切換、添加字幕或特效,讓影片更有層次感。 舉例:旅遊創作者通過簡單的設備升級,例如使用穩定器和無線麥克風,顯著提升了影片質量,吸引更多粉絲。
沒有規律發布計劃 不規律的發布時間讓觀眾無法形成觀看習慣,導致內容曝光率下降,影響成長速度。
解決方法:
· 制定發布計劃:
· 根據平台特性和受眾活躍時間,確定每週的發布頻率。
· 設定固定的發布時間,例如每週二和五晚上7點,讓觀眾養成期待。
· 保持穩定輸出:即使初期粉絲不多,也要堅持創作,為未來的成長打下基礎。 舉例:美食創作者設定每週三次的發布頻率,長期堅持後,其穩定的內容輸出為他帶來更多平台推薦和觀眾黏著度。
過於依賴模仿 新手創作者為了快速吸引流量,常常直接模仿熱門內容,缺乏自己的風格,導致觀眾難以記住品牌。
解決方法:
· 在模仿中加入創新:參考熱門影片的結構或元素,但結合自己的創意,加入差異化設計。
· 發展個人特色:無論是特定的語氣、標誌性的視覺元素,還是專屬的標題風格,都能幫助你建立獨特品牌。
· 堅持原創內容:雖然熱門趨勢能快速獲取關注,但只有原創內容才能讓品牌持續成長。 舉例:一位社群短影音創作者,雖然參與了熱門的”角色反串”挑戰,但加入了本地化的文化幽默,成功讓影片脫穎而出。 結論 短影音品牌的打造是一個需要策略與堅持的過程,避開新手常見的五大陷阱——缺乏品牌定位、忽視觀眾互動、忽略影片質量、不規律發布計劃以及過於依賴模仿,能幫助你更快建立穩定的受眾基礎與品牌形象。記住,每一步錯誤都是學習的機會,通過不斷優化與創新,你也能打造出屬於自己的短影音成功之路!
網址: https://www.brain.com.tw/news/articlecontent?ID=52656&sort=#ZW35CHmR
8.如何透過數據分析優化短影音策略?
短影音數據分析能夠幫助創作者透過科學的方式了解觀眾行為,進一步優化影片策略,提升觀 看量與互動率,本文將教你如何利用觀看時長、點擊率和分享數據,調整創作方向,打造更具 吸引力的短影音內容。
一、 觀看時長:評估影片內容的吸引力 觀看時長是衡量短影音內容吸引力的核心指標。觀眾在影片中停留的時間越長,表示影片內容越具吸引力。以下是通過觀看時長進行優化的具體方法:
- 分析觀看率曲線
· 平台通常提供觀看率曲線,顯示觀眾在影片各段的停留情況。這有助於了解在哪些部分觀眾容易流失。
· 找出流失率高的時間點,檢查是否是因為影片節奏過慢、內容不夠吸引人或畫面質量不佳。
· 增加影片的「鉤子」設計,確保在開頭幾秒鐘抓住觀眾的注意力。 - 設計引人入勝的開場
· 研究顯示,觀眾往往會在影片開始的3-5秒內決定是否繼續觀看。因此,影片的開場應突出亮點或直接切入主題。 舉例:如果你是一個美食創作者,可以在影片開場展示完成的美食畫面,快速引發觀眾的興趣。 - 控制影片長度
· 根據觀眾習慣設計適當的影片長度。TikTok、Reels 等短影音平台上的黃金時長通常為 15-30 秒,過長可能導致流失率增加。
二、點擊率:提升影片的吸引力與曝光率 點擊率反映了觀眾對於影片縮圖與標題的興趣程度。高點擊率意味著你的內容在同類型影片中更具吸引力。 - 優化縮圖設計
· 一個設計良好的縮圖應該簡潔有力,並包含關鍵元素。
· 使用高對比度的顏色,讓縮圖在平台上更加醒目。
· 文字內容讓人一眼就能了解影音內容的主題 - 撰寫吸引人的標題
· 標題應直接點出觀眾的需求或解決痛點,並盡量簡短有力。 舉例:從「如何拍出好看的照片」改為「3秒學會拍出IG爆款照片!」,更容易引發點擊。 - 測試不同縮圖與標題
· 進行A/B測試,通過比較不同版本的點擊率,找到最佳的組合。 - 工具建議
· 使用平台內建的分析工具或第三方工具追蹤不同版本的表現。 三、分享數據:衡量影片的社交價值 分享次數直接反映了觀眾對內容的認可度與社交價值,一個高分享率的影片能夠觸及更多觀眾提升品牌影響力。 - 製作具情感共鳴的內容
· 觀眾更傾向於分享能引發情感共鳴的影片,例如感人故事、幽默場景或勵志內容。
· 舉例:假如你是一位健身創作者,可以分享從”零基礎到完成馬拉松”的真實經歷,激勵更多觀眾。 - 引導觀眾分享
· 在影片結尾添加明確的行動呼籲(CTA),例如「覺得實用的話,分享給你的朋友吧!」
· 使用字幕強調分享的好處,例如「與朋友一起學會新技能更有效率!」 - 追蹤分享的目標受眾
· 分析哪些觀眾群體最容易分享你的內容,並針對這些群體優化影片。 - 工具建議
· 使用後台數據分析功能,了解分享影片的觀眾分佈與興趣標籤。 四、整合數據進行策略優化 1. 綜合指標判斷影片表現
· 將觀看時長、點擊率和分享數據進行對比,找出哪一類型的影片更受歡迎。
· 舉例:如果某段影片點擊率高但觀看時長低,可能需要調整影片內容,使之更具吸引力。 - 持續測試與改進
· 不斷測試新的內容形式與主題,根據數據結果進行優化。
· 記錄每次測試的變化並分析其對數據的影響,例如不同風格的音樂對觀看時長的影響。 - 建立數據分析週期
· 每週或每月定期檢視數據,總結高表現影片的特點,作為下一步創作的參考。 結論 透過數據分析,創作者可以深入了解觀眾的偏好與行為,進一步優化短影音策略。觀看時長幫助創作者評估內容吸引力,點擊率提升影片曝光,分享數據則展現內容的社交價值。將這三大數據結合應用,創作者可以打造出更具吸引力的內容,實現高效的內容創作與傳播。希望這些方法能為你的短影音創作提供新的靈感與方向!
網址: https://www.brain.com.tw/news/articlecontent?ID=52657&sort=#yk3eUfB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