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週新聞集錦

1. 親歷中臺灣人權故事歷史現場 人權館邀臺灣台語及臺灣手語家庭成員參訪台語文創意園區及霧峰宮保第

國家人權博物館獲文化部「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支持,在今(13)日舉辦「多元語言人權體驗營」第3梯次活動,邀請40位臺灣台語、臺灣手語家庭成員一同參訪彰化八卦山台語文創意園區及臺中霧峰林家宮保第兩處文化園區,經由白恐受難者及在地文史工作者台語導覽及同步手語翻譯,認識臺灣中部的人權事蹟。

人權館今年度規劃辦理4梯次多元語言人權體驗營活動以實踐友善平權的日常生活,前兩梯次分別走訪臺北二二八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以及馬場町刑場、原臺灣省保安司令部保安處看守所(東本願寺)。第3梯次則聚焦臺灣中部,帶領認識彰化、臺中、南投等中部地區在228事件及白色恐怖時代下的人權故事,見證臺灣人權發展的艱辛歷程。

13日上午首先參觀位於彰化八卦山的台語文創意園區,這是國內首座以推廣台語為服務宗旨的文化園區,由總統府姚嘉文資政及財團法人關懷文教基金會周清玉董事長共同創辦,結合展演、歌謠、戲曲等多元形式,鼓勵社會大眾親近並使用台語,培養語言意識,感受臺灣精彩豐富的人文典故。活動現場另邀請白恐受難者簡中生前輩以台語見證,重憶當年關押在景美看守所時,即使是傳唱台語歌謠《雨夜花》,都被政戰官認為太過悲情而被禁唱的不當語言政策。

下午則前往參訪白恐受難者林正亨前輩故居臺中霧峰林家,當時年僅34歲的霧峰林家成員林正亨前輩,因被指控早年加入中共地下組織,在1950年1月底不幸殉難於馬場町刑場,成為第一位命喪馬場町的臺籍白恐受難者。霧峰林家宮保第正廳迄今仍展示林文察族系譜,載明林正亨為霧峰林家在臺第八世的血脈關係。現場並邀請臺中市新文化協會陳彥斌理事長協助導覽解說。

陳彥斌理事長自2015年起,即協助人權館與臺中市政府進行臺中地區白恐受難者訪談,完成《因為黑暗,所以我們穿越》專書出版,熟稔中臺灣的人權事蹟。陳理事長表示,他採訪過10多位威權統治時期遭受白恐迫害的受難者及其家屬,他們因為身分敏感且被社會排擠,不得已只能選擇幽微噤聲度過餘生。陳理事長指出,這些受難者及家屬的共同心願就是希望類似的悲劇歷史不要再發生,並更加珍惜臺灣得之不易的自由民主。

人權館將持續響應國家多元語言發展的政策,9月27日(六)下午將於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舉辦「神祕列車」多元人權漫畫台語講座推廣講座,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報名參與,一起加入語言意識培力行列。詳情請見網頁說明(https://reurl.cc/RkEeAr)。

網址:https://www.moc.gov.tw/News_Content.aspx?n=105&s=243099

2. 拔林螢火蟲之夜 電影《種土》點亮土地故事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辦理「2025螢火蟲電影院」於9月19日(五)下午7時假臺南官田拔林流域文化工作站播映充滿人文關懷紀錄片《種土》,誠摯邀請民眾走入社區場域,感受土地與生命的真摯故事。

紀錄片《種土》由臺灣導演顏蘭權耗時八年拍攝,曾入選多項國內外環境影展。影片從農民與土地的角度,展現他們在都市化與氣候變遷下堅持友善耕作,守護傳統農業與文化價值,重建人與土地的情感與信任。《種土》喚醒土地記憶,提醒珍惜自然與文化根基。本場次特邀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廖嘉展董事長、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彭俊亨董事長出席映後座談,與觀影民眾交流。

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表示,「2025電影藝術分享計畫-螢火蟲電影院」由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主辦,將優質國片帶進南部社區。計畫結合在地社群與場域,精選呼應地方文化的影片,營造觀影與交流的共享時光。藉此推廣電影藝術之美,並持續走入南臺灣村落,邀請民眾一同感受光影中的文化魅力。更多放映場次與活動最新資訊,歡迎至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官網(https://www.tncsec.gov.tw/)及螢火蟲電影院臉書粉絲專頁 (https://reurl.cc/rxq0WZ) 查詢。

網址:https://www.moc.gov.tw/News_Content.aspx?n=105&s=243129

3. 新科人間國寶出爐 重要傳統工藝「tenun kana Pinuyumayan卑南族傳統織布」認定保存者Sunay Paelabang孫菊花

文化部日前公告登錄「tenun kana Pinuyumayan卑南族傳統織布」為重要傳統工藝,並認定保存者Sunay Paelabang孫菊花。文化部表示,今(114)年度「文化部原住民族文化資產審議會」出席委員均認同Sunay Paelabang孫菊花熟知並能正確體現卑南族傳統織布tenun的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經全數同意認定Sunay Paelabang孫菊花為重要傳統工藝「tenun kana Pinuyumayan卑南族傳統織布」保存者。

文化部表示,文化部自2009年至今,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登錄的重要傳統工藝並認定保存者已達22項30案,「tenun kana Pinuyumayan卑南族傳統織布」為本次新增項目。tenun卑南族傳統織布,從遠古時代的口傳故事流傳至今,技藝繁複,運用挑的方式整理綜絖線,並大量使用夾織技法為其主要特色。學習tenun kana Pinuyumayan卑南族傳統織布必須正式拜師學藝,學藝前與學成後都須由巫師舉行特定儀式,織布的過程中亦有許多傳統禁忌。

Sunay Paelabang孫菊花自幼便觀摩學習,記憶仍保有許多關於傳統織布配色及圖紋的知識,1999年向普悠瑪部落的高春月正式拜師,開始使用傳統水平背帶式織布機(地織機),並以繪製組織圖等記錄方式,把年輕時觀摩家族中的長輩織布的記憶,發展為圖紋記錄圖紙,自行研究將技法轉換至高織機。同時,她也將傳統以拜師學藝及口述為傳承方式的織布技藝,包含紋飾的分析及織機的操作等,整理為書寫紀錄。Sunay Paelabang孫菊花結合了織、繡及服飾的相關知識,承續卑南族衣飾文化的精髓,是卑南族目前極少數能熟悉運用卑南族水平背帶式織布機,且同時精通傳統織布與刺繡的長者。

文化部長李遠表示,保存與傳承臺灣重要無形文化資產是文化部的重要使命,本次新增重要傳統工藝「tenun kana Pinuyumayan卑南族傳統織布」保存者,已請文化資產局後續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第92條規定,啟動保存紀錄、教育推廣及師徒制傳習計畫,期盼不僅讓臺灣的傳統文化持續流傳,更藉以彰顯臺灣文化特色與主體性。

「藝湛登峯-114年度重要傳統工藝授證典禮」將於10月12日在臺東下賓朗部落舉行,頒授認定證書予Sunay Paelabang孫菊花,邀請國人一同關注這項重要傳統工藝。

網址:https://www.moc.gov.tw/News_Content.aspx?n=105&s=243125

4. 美國國家圖書獎得主金翎指導 臺灣文學新銳譯者指導計畫開放報名

為培養臺灣文學外譯人才,推動臺灣文學英譯出版,文化部駐洛杉磯臺灣書院與美國文學翻譯家協會(American Literary Translators Association, ALTA)持續合作辦理「新銳譯者指導計畫(ALTA Emerging Translator Mentorship Program)」,將徵選1位新銳臺灣文學英語譯者於明(2026)年接受指導,即日起開放報名,於美西時間11月30日截止。

駐洛杉磯臺灣書院表示,凡出版過1本以下完整翻譯作品的譯者,即符合「新銳譯者指導計畫」報名資格。本次將邀請金翎(Lin King)擔任業師,金翎長期從事英語文學創作,其英譯作品《臺灣漫遊錄》於去年甫獲美國國家圖書獎翻譯文學大獎。

本年度獲選者將由文化部贊助支持,自2026年2月起接受金翎為期9個月的指導,並參加ALTA於波特蘭舉辦的全美最大翻譯文學年會進行成果發表,與來自世界各地的翻譯家及美國出版社交流,歡迎對臺灣文學有興趣的英語譯者踴躍參與。

ALTA創立於1978年,為美國專門從事文學翻譯推廣的組織,自2015年起開辦「新銳譯者指導計畫」,透過經驗豐富的業師與新銳譯者共同合作、翻譯文學作品,迄今支持90位譯者、達30種語言的英譯作品產生。ALTA自2020年起與文化部駐外機構合作,已有《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等英譯作品出版,許多短篇小說作品譯本亦陸續刊載於商業性文學刊物。

「2026新銳譯者指導計畫」線上報名網址及須知請參閱:https://literarytranslators.org/2026-alta-emerging-translator-mentorship-program-open-for-applications/

網址:https://www.moc.gov.tw/News_Content.aspx?n=105&s=243134

5. 人權館與台灣教師聯盟簽署備忘錄 攜手推動人權教育

為了擴展人權教育推廣量能,國家人權博物館與台灣教師聯盟簽署合作備忘錄。此次合作標誌著雙方基於共同理念與責任,攜手開啟長期且多層次的合作關係,結合人權館的研究與教育資源,以及台灣教師聯盟的專業力量,一齊推動人權理念在臺灣社會與教育體系中的實踐與發展。

國家人權博物館自2018年正式成立以來,即致力於臺灣人權相關的歷史文化保存、研究與展示教育工作,透過館內豐富的展覽、教育活動及國際合作,向社會大眾傳遞尊重與守護人權的重要。作為人權教育的核心機構,人權館也積極與各界合作,共同實踐人權理念,讓博物館不僅是展示歷史的場域,更是啟發民眾思考、討論與反思社會議題的交流平台。

台灣教師聯盟自1992年創立以來,秉持「今日教育、明日臺灣」的理念,長期關注教師專業發展與教育品質的提升,並積極促進教育體系的改革與創新。在強調臺灣的主體性、促進臺灣文化教育與國家主權認同的理念下,台灣教師聯盟希望將人權教育融入課程及教學中,培養具備全球視野與社會責任感的未來公民。

人權館與台灣教師聯盟希冀透過本次合作備忘錄的簽署,協力擴展人權教育在中小學及大專校園中的實施深度與廣度,讓人權教育不僅止於理論的傳達,而係融入日常,成為生活的養分。未來雙方並計畫舉辦巡迴展覽、專題講座、論壇等公共活動,以提升社會大眾對人權議題的關注,並促進學校與社會的對話與交流。

為協助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需求,雙方並將共同開發、推廣教師人權素養課程,提供相應的教案與研習資源,幫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地融入人權理念,啟發學生對人權的理解與實踐。此外,雙方還將整合各界對於《人權教育法》的回饋,進行人權教育政策的優化與實踐方案的完善,確保人權教育在教育體系中得以長期、深入地落實。

此次合作備忘錄的簽署,是人權館與台灣教師聯盟在推動人權教育工作上共同邁出重要的一步。雙方將以此為契機,攜手合作,整合資源,促進人權理念在教育系統中的深化與落實,協助社會成熟發展;也期待透過共同的努力,打造出更加公平、自由與包容的社會,為將來的世代奠定堅實的人權素養基礎。

網址:https://www.moc.gov.tw/News_Content.aspx?n=105&s=243163

6.副總統出席工研院院慶暨院士授證 期許成為帶領臺灣向前與改變世界的力量

副總統出席「工研院52週年院慶暨院士授證典禮—創新週開幕」

蕭美琴副總統今(15)日下午前往新竹出席「工研院52週年院慶暨院士授證典禮—創新週開幕」,肯定工研院在推動臺灣工業化及經濟產業發展的貢獻與付出。並表示,面對國際情勢快速變化及諸多挑戰,期許工研院持續在融合產、官、學、研上扮演重要角色,在艱難處境中尋找好的解決方案,帶領臺灣繼續向前,成為改變世界、讓臺灣更好的力量。

副總統抵達工研院中興院區後,首先參觀「價值創新 ITRI前行」特展,並觀賞52週年影片。隨後致詞時表示,非常榮幸再次受邀出席工研院院慶暨院士授證典禮及第一屆「ITRI Innovation Week」開幕。每次來到工研院都感到十分振奮,一方面看到許多技術上的突破,深刻體認到學無止盡,更對所有院士推進臺灣工業化及經濟產業發展充滿感謝。另一方面,也看到臺灣科技在醫療、工程、AI等領域持續突破,創造新的機會,改變人類,讓世界更好。

副總統提到,今天很榮幸為工研院的新科院士授證,每位院士都經過千挑萬選,成就非凡。第一位是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暨共同營運長米玉傑院士,在先進半導體研發與製造貢獻卓著,推動設備供應鏈本土化,同時帶動國內業者成為全球關鍵夥伴;第二位是中鼎集團總裁余俊彥院士,帶領中鼎工程布局全球,強化臺灣工程供應鏈競爭力,帶動產業國際拓展以及經濟成長,讓世界看到臺灣工程的實力;第三位是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董事長蔡長海院士,同時也是亞洲大學暨附屬醫院創辦人,領導中醫大附醫屢獲國際肯定,在推動新藥、基因、癌症及 AI 研發,奠定臺灣生醫國際地位。

副總統接著介紹,第四位是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前技術研發暨企業策略發展資深副總經理羅唯仁院士,帶領團隊取得全球多項專利,突破技術瓶頸,並帶動供應鏈成長;第五位是台大醫療體系管理發展中心主任倪衍玄院士,在 B型肝炎防治、腸道菌應用與兒童健康政策皆有卓越貢獻,並建立符合國人體質的創新醫療體系,推動醫療產業發展。

副總統指出,五位新科院士都是各領域的泰斗,實至名歸,也要恭喜工研院第九度獲得「全球百大創新機構獎」。工研院在臺灣產、官、學、研融合上扮演重要角色,創造一個從傳統工業到AI應用、從實驗室到工廠或商業領域、從教室到醫療院所的平台,讓臺灣的人才、技術能與世界連結。副總統也歡迎大家撥冗參觀「價值創新 ITRI 前行」特展,希望未來在不同場域都可以持續看見工研院在科技、工業等各領域所創造的成就。

副總統認為,面對國際情勢快速變化及諸多挑戰,國人對工研院有更多期許,即便處境艱難,臺灣人始終沒有停止尋找好的解決方案。無論是遠方的衝突或面對地緣政治的挑戰,或全球貿易體系重組帶來的風險,臺灣從過去到現在,總是在挑戰中不斷創造奇蹟。回顧歷史曾經遭逢困難的時刻,包括在1970年代、1980年代工研院成立之初,及世界石油危機在經濟領域帶來的嚴竣挑戰等,在這些過程中,臺灣的造山者及工研院的夥伴異軍突起,創造也奠定今日臺灣經濟發展和工業的基礎。

副總統相信,工研院在過去基礎之上,不僅可以看到現在的成就,更可以預期到未來的奇蹟,且在持續努力創新的過程中,帶領臺灣向前。副總統再次代表國家感謝所有工研院院士及夥伴,也恭喜新科院士,相信大家的成就代表臺灣的造山者或造浪者,都是改變世界、也是讓臺灣更好的力量。

隨後,副總統與現場貴賓一同進行焦點儀式,逐一頒授5位院士「證章及證書」,並頒發2025全球百大創新機構獎予工研院及愛迪生獎予各獲獎代表,感謝得獎者對臺灣科技產業的貢獻。

包括總統府資政林信義、經濟部長龔明鑫、立法委員林思銘、鄭正鈐、工業技術研究院董事長吳政忠、院長劉文雄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網址:https://www.president.gov.tw/NEWS/39453

7. 內政部:修法限制續約租金漲幅 保障租客安居

針對近日媒體報導指出,部分房東因《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修法,預先反應調漲租金,內政部表示,報導中所指漲租案例為商用辦公室租賃,無關本次修法,且與住宅租賃市場之特性、租期長短及租金調整機制有所不同,不宜混為一談。

內政部說明,本次租賃條例主要修法方向之一為合理限制續約租金漲幅,避免房東以不合理租金迫使房客放棄續租而遷離,以保障租客穩定安居權益,同時也保留漲租彈性,維持市場合理調整機制。目前初步規劃以行政院主計總處發布之「租金指數」年增率為基準,規範租期保障期間續約租金漲幅,以近年該指數年增率多落於2%至3%間,三年租期保障期間租金漲幅約6%上下,與現行一般租屋市場租金調整慣例差異不大。

為讓住宅租賃市場資訊更加透明,內政部已陸續推動租賃實價登錄制度,定期公布全國各行政區不同租屋類型之租金統計資訊,讓民眾瞭解市場實際租金價格情形,作為租屋選擇時判斷合理租金負擔之參考。

內政部最後補充,租期保障期間屆滿後,房東仍可依家具設備條件、修繕情形或市場行情合理訂價,呼籲房東不應藉機大幅調漲租金,影響整體租屋環境。內政部將持續與各界溝通修法方向及蒐集意見,納入修法評估參考。

網址:https://www.moi.gov.tw/News_Content.aspx?n=4&s=331716

8. 2025【4A創意獎】入圍作品系列報導② 諧音梗篇|台灣人的「同音共感力」

在台灣廣告裡,諧音梗早已成為國民級的創意語言。2025【4A創意獎】194件入圍作品中,有不少案例透過「音的巧合」創造出話題與記憶點。它不只是讓人會心一笑,更展現了廣告人對語言文化的敏感度,以及如何把笑點轉化為商業動能。

從把唸不對的品牌變成「給支冰」、把陌生車名聽成「阿嬤OK」,到把 LINE 的地方創生化為「今天好屏友」,再到把「emoji」翻成「EMO吉」、把姓名印上瓶身變成金句,這些作品都證明,諧音梗是台灣創意最獨特的「同音共感力」,也是品牌打開市場的聽覺捷徑

「李珠珢=喝水」:不和諧也能成梗,吵出聲量才是王道

韓國啦啦隊員「李珠珢ㄧㄣˊ」唸快一點,和台語「喝水」/lɪm dʒui/ 根本是天作之合的諧音,全家便利店立刻越洋簽為代言人。令人崩潰的是……她在來台加盟記者會上宣布自己名字的讀音「李珠珢ㄣ」,瞬間讓諧音破功。沒想到社群炸裂,諧與不諧兩派大亂鬥,媒體與 KOL 也紛紛參戰。結果,全家水商品銷售硬是比預期多出 124%。話題比完美更重要,不和諧也能成梗。

作品名稱:李珠珢喝水 
入圍獎項:D11 最佳影響者行銷
產品/服務:全家水商品
報名公司:聯廣廣告

「GATSBY=給支冰」:唸對名字的冰涼口訣

八成 Z 世代唸不出 GATSBY?品牌乾脆翻成「給支冰」,還和蜷尾家聯名推出冰棒。消費者喊一句「給支冰」,就能拿到冰棒和噴霧試用品,一邊清涼一邊把品牌唸對。最終品牌討論度高達 76%,成功把語音口訣化成購買捷徑。

作品名稱:GATSBY 給支冰 
入圍獎項:D8 最佳聲音行銷
產品/服務:GATSBY
報名公司:聯廣廣告

「Amarok=阿嬤OK」:陌生車名秒變家庭金句

陌生難記的 Amarok,在台灣直接被翻成「阿嬤OK」。影片用布袋戲說唱,把馬力、扭力、規格全包裝成「為阿嬤打造夢想神車」。嚴肅進口皮卡瞬間接地氣,觀眾邊笑邊傳,品牌話題度大增。

作品名稱:The New Amarok [阿嬤OK篇] 
入圍獎項:C5 最佳影片文案
產品/服務:The New Amarok
報名公司:異言堂廣告

「屏友=朋友」:一句地名梗,把城市變成好友清單

「屏友=朋友」,一句口號就讓屏東的地方創生專案變得親切。從商圈到文化節慶,全部都能用這個諧音串起來。LINE 官方帳號好友數突破 150 萬,遊客真的把屏東加進「好友清單」。

作品名稱:LINE數位創生計畫_今天好屏友 
入圍獎項:F2 最佳地方創生行銷
產品/服務:LINE App
報名公司:LINE Taiwan

「好卡=好‘卡’也好‘卡’」:創作者一卡整合,人生不卡關

創作者常常卡關,這張「好卡」卻幫你解卡。內建 NFC、AirTag 與推播,讓識別證成為互動舞台。參與者曬卡洗版,平台流量暴增 85 倍,市占率直衝全台第二。諧音在這裡不是玩笑,而是品牌定位本身。

作品名稱:LINKGOODS 創作人生好卡 
入圍獎項:B6 最佳使用者經驗、E2 最佳科技應用
產品/服務:LINKGOODS
報名公司:洰和數據行銷

「甄暢快=真暢快」:把甄嬛台詞變成開罐的爽快出口

春節期間,Coke 把《甄嬛傳》裡的台詞變成「甄暢快」。劇中角色一吐真心話,品牌就跳出來送優惠券,邀大家一起開罐慶祝。結果創下 1200 萬次觀看,讓「暢快」從物理爽升級為心理爽。

作品名稱:可口可樂《說真話・甄暢快》
入圍獎項:D3 最佳促銷、D6 最佳品牌娛樂、D12 最佳文化脈絡、E1 最佳媒體創新運用
產品/服務:可口可樂
報名公司:米蘭營銷策劃

「EMO吉=emoji」:AI 幫你寫春聯,年味表情化

AI 把中文轉成 emoji 春聯,於是「emoji」變成「EMO吉」。短短四週吸引 12 萬人參與,年輕人主動在社群曬春聯。年味不再只是紅紙黑字,而是被表情符號重新解碼。

作品名稱:EMO吉 賀新年 
入圍獎項:E4 最佳AI應用
產品/服務:家樂福 新年檔期
報名公司:春樹科技

「姓名瓶=諧音瓶」:把『你叫什麼』變成『你想說什麼』

姓名瓶升級,這次直接玩諧音。Annie=「早Annie好」、Lucy=「嚕來Lucy歡你」、Joseph=「能吃Joseph」。網友瘋狂接龍炫瓶,國外粉絲也求代購。活動期間銷售逆勢成長 8%,瓶子成了最有哏的社交貨幣。

作品名稱:可口可樂 諧音姓名瓶
入圍獎項:B3 最佳販促製作物、B4 最佳包裝、D1 最佳互動、D2 最佳上市廣宣、D3 最佳促銷
產品/服務:可口可樂
報名公司:可口可樂

「古貸人 vs. 現貸人」:一字之差,秒懂貸款新舊差

傳統貸款流程太慢,被戲稱「古貸人」。LINE Bank 則用「現貸人」反差,強調七分鐘就能入帳。短短三秒的幽默對比,把品類差異講得清清楚楚,用戶數近乎翻倍。

作品名稱:別再當古貸人!
入圍獎項:C2 最佳短秒數影片 (15秒以下(含)單支影片)
產品/服務:LINE Bank
報名公司:台灣電通

從笑點到效益:諧音的共振力量

從「阿嬤OK」到「給支冰」,從「甄暢快」到「好屏友」,再到「古貸人」,這些案例證明:諧音梗早已不只是笑話,而是一種「同音共感力」。它能讓品牌變得好記,讓文化變得親近,甚至直接帶動消費與轉換。

台灣人的耳朵,就是創意最短的路。諧音梗不是偷懶,而是高效的在地編碼:一句話,讓外來詞變內建詞、讓陌生事變熟悉事、讓好感變行動。當品牌敢把「聽起來像」做成「做起來對」,梗就不只是哏——它會成為記憶、體驗與銷售的同音頻共振。諧音梗不是偷懶,而是最短的行銷捷徑——聽起來很像,做起來很有效。

💡 想看更多精彩入圍作品? 
【4A創意獎】2025入圍作品展 👉 https://www.aaaa.org.tw/portfolio

🏆 一起來預測獎落誰家?
【4A創意獎】2025頒獎典禮 👉 2025/9/26(五)17:30-22:00 君悅酒店 3樓凱悅廳1區

網址:https://www.taaa.org.tw/active/article/5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