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電影協會「多元聲音」臺灣新電影專題 金馬獎得主陳坤厚、黃玉珊出席與英國觀眾交流
文化部駐英國代表處文化組與英國最大電影、電視及動態影像推廣機構「英國電影協會」(British Film Institute)合作辦理「多元聲音:重構臺灣新電影(Myriad Voices: Reframing Taiwan New Cinema)」電影專題,目前正於英國電影協會南岸中心影城(BFI Southbank)進行,除播映臺灣新電影時期經典作品,也邀請金馬獎最佳導演與終身成就獎得主陳坤厚,以及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得主黃玉珊出席。
4月11日晚間舉辦交流晚會,放映導演侯孝賢作品《風櫃來的人》,並邀請該片攝影陳坤厚擔任導讀人,陳坤厚分享自己如何透過與侯孝賢的長期合作及溝通,捕捉彼此心目中的理想畫面,並表示雖然這部是自己與侯孝賢合作的最後一部作品,卻也是倆人最喜歡的作品之一,希望英國觀眾能夠藉由片中對臺灣文化與景物的描述,感受臺灣的人情味,並成為造訪臺灣的契機。
晚會出席貴賓有專題策展人趙賢真(Hyun Jin Cho,音譯)、駐英國公使柳惠千、導演陳坤厚及黃玉珊、倫敦國王學院電影系教授范可樂(Victor Fan)與歐洲復興開發銀行董事日置重人(Hiki Shigeto)等重要人士出席。
次(12)日黃玉珊出席「臺灣新電影座談會」,並擔任焦點講者,黃玉珊分享對臺灣新電影運動及1980年代臺灣電影產業發展的觀點,由女性視角切入,表示女性角色的存在感及角色情感描繪,逐漸在臺灣新電影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女性被壓抑的聲音得以獲得釋放,呼應同時期臺灣女性社經地位的轉變。
同時座談會邀請香港嶺南大學電影與創意產業研究中心助理教授楊小賢(Jessica Siu-Yin Yeung)、倫敦大學東亞電影講師坎立夫(Tom Cunliffe)、多倫多大學電影研究院助理教授韋潔雅(Elizabeth Wijaya),以及《電影節中的臺灣新電影》(Taiwan New Cinema at Film Festivals)作者蔡佩真(Beth Tsai)擔任講者,討論臺灣新電影時期女性文學作品改編情形、臺灣新電影語言多元性特色,以及從女性視角切入探討女性在該時期電影被詮釋的樣貌等議題。
此外,陳坤厚與黃玉珊亦受邀分別擔任其執導作品映後座談與談人,包含陳坤厚的《小爸爸的天空》、《最想念的季節》,以及黃玉珊的《落山風》等3場次。
文化部駐英國代表處文化組表示,期待藉由與英國電影協會合作辦理包含電影放映、臺灣影人交流與座談會的臺灣電影專題,促進雙方電影文化交流,並透過增加臺灣電影在英國的曝光度,間接促成更多臺灣影視文化作品進入英國市場。
「多元聲音:重構臺灣新電影」電影專題舉辦至4月30日,相關資訊請參閱官網:https://whatson.bfi.org.uk/Online/default.asp?BOparam::WScontent::loadArticle::permalink=taiwan-new-cinema
詳情: https://www.moc.gov.tw/News_Content.aspx?n=105&s=235199
- 國片《小雁與吳愛麗》勇奪芝加哥亞洲躍動影展評審團大獎
第19屆芝加哥亞洲躍動影展(Asian Pop-Up Cinema, APUC)於3月20至4月13日舉行,在文化部支持下,駐紐約臺北文化中心與影展合作,特別辦理臺灣專題系列,選映《鬼才之道》、《老狐狸》等8部國片,其中《小雁與吳愛麗》奪得本屆「評審團最佳劇情片獎」,另《夜校女生》獲得「觀眾票選獎」,臺灣演員陳柏霖及陳姸霏則獲頒「閃耀明星獎」。
本屆影展首度辦理評審團競賽單元,頒發「評審團最佳劇情片獎」、「最佳短片獎」及表彰新銳導演的「Francis Kwong紀念獎」,最終由已獲多項國際影展獎項的《小雁與吳愛麗》勇奪最大獎。
評審團表示,「《小雁與吳愛麗》探討一名年輕女性的內在過往與可能的未來,嘗試重獲自身生活與認同,導演林書宇以黑白寬螢幕格式處理畫面,營造回想的效果,女主角夏于喬的演出令人印象深刻。」
本屆入選的國片,多部電影的主創人員均親自參加影展,包括《鬼才之道》導演徐漢強、男主角陳柏霖;《小雁與吳愛麗》導演林書宇、女主角夏于喬;《夜校女生》導演莊景燊、女主角陳姸霏、製片唐在揚都出席映後座談與當地影迷見面,現場星光熠熠。
本次影展臺灣專題另包含《獵人兄弟》、《乒乓男孩》,以及導演陳坤厚的經典作品《小畢的故事》、《最想念的季節》,陳坤厚特別錄製一段影片向芝加哥影迷致意。
芝加哥亞洲躍動影展今年邁入10週年,這次將原來每年春秋兩季影展轉型擴大為一次性大型影展,網羅臺灣、日本、韓國、香港等地50部最新優質電影,持續推廣亞洲文化,影展啟辦至今,已經播映超過200部亞洲電影,成為亞洲電影工作者打入北美市場的門戶,也是許多亞洲電影在美首映的登場舞台。
第19屆芝加哥亞洲躍動影展詳情請上官網:https://www.asianpopupcinema.org/
詳情: https://www.moc.gov.tw/News_Content.aspx?n=105&s=235288
- 臺文館2025故事聯合國開跑!全球怪獸大集合,帶你走進奇幻冒險的國度
小朋友準備好了嗎?國立臺灣文學館的年度盛事「故事聯合國」即將在2025年4月26日熱鬧登場!今年將帶領小朋友們搭乘「奇幻怪獸、冒險旅行」號,除了臺灣在地原創繪本外,穿越到美國、日本、印度、比利時、英國、韓國等國,展開一場場充滿魔法與冒險的文化旅程,讓孩子們在異國故事的世界中,盡情探索與體驗!
「故事聯合國」精選世界各地的精彩繪本,並以「怪獸好朋友」、「奇幻遨遊」、「冒險闖關」、「妖怪夥伴」、「勇氣呼喚」五大主題,讓小朋友們與各種可愛、逗趣、甚至有點可怕的怪獸們成為好朋友。來自不同國家的講師將以他們的母語,為小朋友們帶來最原汁原味的故事體驗。不僅如此,還有多元的手作活動,讓小朋友們不僅能聆聽精彩的故事,還能親身感受各國文化的獨特魅力。
臺文館表示,為了推動文學向下扎根及拓展兒童閱讀文學的視野,除了於臺南本館設置「文學樂園」蒐藏逾萬種兒少圖書供眾暢讀外,自2021年起更策劃「故事聯合國」活動,與各國駐臺單位合作,以主題方式邀請駐臺代表錄製影片或到館以母語說故事,並搭配參與式活動與主題書展。「故事聯合國」辦理迄今已累積駐臺合作單位達15個、介紹計28國繪本,參與人數近5千人,相當受到父母及孩子的喜愛。今年活動即將於4月26日起跑,此次邀請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印度台北協會、比利時法語文化區國際關係總署共同合辦。其中美國場次也獲得Fulbright Taiwan學術交流基金會的鼎力支持,安排專業的師資參與,以全美語的互動式情境,提升小朋友學習外語的興趣,其他外國場次則以雙語進行。
為了響應國際博物館日,5月17日的美國場將由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處長張子霖(Neil H. Gibson)親自說故事,分享美國作家Jon Agee的繪本《Life on Mars》(我的火星探險)。透過張處長的分享,孩子們將跟隨主角一同踏上火星探險之旅,激發他們對未知世界的探索與冒險精神,也呼應今年國際博物館日聚焦未來議題的討論方向,千萬別錯過這場獨一無二的盛宴。
「故事聯合國」2025年4月26日到9月27日,於特定週六上午10:30至11:30舉辦共20場精彩的說故事活動,等著小小旅行家們來挑戰!參加一場活動就能獲得一點,集滿五點就能兌換精美禮品喔!採線上免費報名,每場限額35名,對象以3至12歲的朋友為主,趕快手刀報名,讓我們一起帶著孩子透過閱讀開啟無限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報名及詳情請見活動頁面(https://reurl.cc/VY4YpZ)
詳情: https://www.moc.gov.tw/News_Content.aspx?n=105&s=235352
- 文化黑潮助攻藝術家 賴純純前進2025日本大阪世博
文化部自2024年起,以「文化黑潮之中壯世代藝術家國際展覽補助」強化資源支持創作歷程豐富,且作品發展成熟的中壯世代視覺藝術創作者走向國際舞台。繼去年順利協助15案計畫出國展覽,完成與17個國外藝術組織機構合作,共推介98位臺灣藝術家於日本福岡亞洲美術館、英國海沃德美術館、印尼日惹攝影節、韓國濟州雙年展等逾10個國家、17座城市展覽曝光,今年文化黑潮計畫也支持藝術家賴純純至日本大阪世界博覽會展出。
藝術家賴純純創作生涯逾40年,作品形式多樣,涵蓋新媒材繪畫、雕塑、空間裝置、觀念行動及公共藝術,本次受日本大阪世界博覽會策展人南條史生(Fumio Nanjo)之邀,推出《奇異仙境・美麗花朵》公共藝術計畫參展,為本屆受邀20位國際藝術家中,唯一的臺灣代表,作品包含大型藝術雕塑《希望之花》,以及藝術行動演出《美麗花朵》,透過扮演「愛麗絲」的角色創造互動,邀請民眾共舞,象徵生命中的「愛」與「希望」,促進能量連結的願景,向新世代勇敢的女性致敬,傳遞生命的禮物與力量。
其中《希望之花》設置於大阪世界博覽會夢洲(Yumeshima)東入口區,結合光影與環境互動,營造出沉浸式的奇幻空間,關注人類與自然、科技與未來的關係,讓世界看見臺灣的創新與美學,促進國際對臺灣藝術領域的關注,展期自即日起至2025年10月13日。
文化部表示,「文化黑潮之中壯世代藝術家國際展覽補助」為挹注視覺藝術界走向國際的重要政策,協助臺灣創作成熟的中壯藝術家們,爭取更多曝光機會,累積國內民間美術館或藝術機構、臺灣中壯世代藝術家、藝術家及策展人們進軍國際展覽的能力及知名度,並拓展與國際重要館舍、藝術家的連結與定位,讓臺灣走入國際,讓世界看見臺灣文化軟實力。
詳情: https://www.moc.gov.tw/News_Content.aspx?n=105&s=235354
- 「獵人之徑.海人之道」特展布拉格開幕 臺捷攜手呈現原住民族文化
國立臺灣博物館與捷克國家技術博物館合作特展「獵人之徑.海人之道:臺灣原住民族山林與海洋智慧」即日起於捷克首都布拉格展出。展覽聚焦臺灣原住民族的山林與海洋文化,亮點包括由雅美(達悟)族作家夏曼‧藍波安團隊手工打造的拼板舟,以及鄒族獵人安孝明搭建的傳統獵寮,展現原住民族的生活智慧與技藝。
特展開幕式於臺灣時間4月16日凌晨12點,在捷克國家技術博物館舉行,現場賓客雲集,包括捷克參議院首席副議長Jiří Drahoš、總統府文化暨節目主任Veronika Wolf、科技次長Jana Havlíková、農業部次長Miroslav Skřivánek、捷克國家博物館總館長Michal Lukeš、捷克國立技術博物館總館長Karel Ksandr等多位文化、政經與科學界人士出席。臺博館館長陳登欽、夏曼‧藍波安、安孝明與策展團隊亦親赴布拉格,見證展覽成果。
為展現對雙邊友誼與文化合作的支持,文化部長李遠與外交部長林佳龍特別錄影致詞,介紹臺灣原住民族文化的多樣性與深度,並期盼未來臺捷持續推動更多合作。李遠提到「這個展覽是認識臺灣的第一步,看完保證下一步就是訂機票飛來臺灣親眼看看我們美麗的國家」;林佳龍也指出,期待藉由多樣的文化活動,「讓世界認識臺灣、理解臺灣、愛上臺灣」。
開幕式上夏曼‧藍波安循傳統儀式,為拼板舟祈福,並吟唱雅美(達悟)族古謠;安孝明以鄒族風笛召喚夥伴並以禱詞為展覽祝福。在百餘位來賓見證下,陳登欽將拼板舟正式移交予捷克國家技術博物館典藏,為臺捷文化交流再創里程碑。
Jiří Drahoš致詞時表示,本次展覽帶領參觀者了解臺灣原住民族的文化遺產、傳統與技藝。他特別引用夏曼‧藍波安所說:「願人們擁有大魚的靈魂。」相信獵人與航海者的故事,將感動捷克這個內陸國家的觀眾。
Karel Ksandr回憶他與臺博館的淵源,始於2008年臺博館與捷克國家博物館合作策辦「波希米亞偶的家-捷克懸絲偶戲展」,當時他是捷克國家博物館的展示主任。
陳登欽表示,希望觀眾能透過原住民族的視角,成為1日「獵人」與「海人」,親身感受臺灣這座島嶼所承載的文化深度與生命力量,並期待本展成為臺捷文化交流的新起點。
駐捷克代表柯良叡特別指出,本次展覽是兩館於2022年簽署合作備忘錄後的重要成果,讓捷克民眾透過展覽認識臺灣原住民族多元豐富的文化樣貌。
「獵人之徑.海人之道」特展在文化部的支持下,由臺博館與臺灣原住民族獵人與海人社群合作策劃,展期自即日起至9月28日,展出逾百件實體文物,並結合照片、影音、模型及虛擬實境(VR)互動體驗,介紹原住民族如何在多變自然環境中發展獨特的工藝、技術與生活智慧,期盼讓捷克觀眾對臺灣原住民族文化有更深的認識。
除本次特展外,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也與捷克國家技術博物館合作,介紹臺灣近代造船技術與發展歷程。另闢展線,拓展臺捷在科學與工藝領域的交流。
詳情: https://www.moc.gov.tw/News_Content.aspx?n=105&s=235372
- 響應423世界閱讀日 文化部邀請民眾一起「閱讀.腦內飛」
響應423世界閱讀日,文化部舉辦2025年世界閱讀日「閱讀.腦內飛」主題活動,將於4月19日(星期六)至27日(星期日)期間,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運用100本精選書籍,首度策劃連續9天,集結各式各樣以文本改編的精采演出、互動書展與說故事等一系列閱讀與表演藝術的跨界文化體驗活動,希望讓閱讀從紙本走進生活、走進人與人的連結,也走進孩子們的成長記憶。
文化部表示,長達9天的閱讀活動,將由國家交響樂團、國家青年交響樂團、信誼基金會與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攜手合作的《狗汪汪與神奇玩具屋》揭開活動序幕,透過音樂與偶戲,帶領觀眾走入「神探狗汪汪」與「紅傘小熊」的奇幻世界。
首度推出的主題互動書展「GOGO冒險去!」,以小說《唐吉訶德》的幻想與冒險精神為靈感,透過互動科技,打造奇幻森林探險場景,邀請親子共遊書中世界;並邀請劇場導演楊惠閔帶來全新製作,在週末演出臺灣繪本故事《阿祖,再見》,打造沉浸式閱讀與表演的體驗;週間則邀請偏鄉學童參與互動工作坊,以《我是黑天鵝》、《雨》、《我的獵人爺爺:達駭黑熊》、《十粒卵》及《喀噠喀噠喀噠》等5本不同主題繪本內容,設計感官體驗激發孩子的創意及閱讀興趣,與書中內容產生互動。現場更展出100本精選書籍,涵蓋童書、繪本、漫畫與科普等類型,邀請讀者自由翻閱、自在閱讀。
由臺灣青年交響樂團、臺灣管樂團與關懷臺語劇團接力演出15場繪本音樂會,引領孩子們聆賞精彩的台語繪本,讓視覺和聽覺結合成為一場感官盛宴;劇場方面,「三缺一劇團」、「風神寶寶兒童劇團」、「蘋果劇團」等團隊,演繹《蚵仔夜行軍》、《晴空小侍郎》、《糖果森林歷險記》等7部由文本改編為戲劇的作品,彰顯文字、圖畫在舞台生動魅力。而深受大小朋友喜愛的達克比、愛哭公主、黃阿瑪的後宮生活、阿甯咕等繪本原創IP角色,將從書頁中走出,躍入現實世界,讓大小朋友們與故事主人翁面對面互動,循著主角們的足跡走進繪本。
為期9天的閱讀盛會除了靜態展覽與動態演出外,亦將於連續2個周末推出「腦內飛-創新書市」,4天集結全臺20家特色獨立書店與出版社,並邀請「台南妹仔教你講台語」頻道創作者ayo與大家分享臺文繪本,以書籍、藝術、文創與美食的體驗空間,營造兼具深度與趣味的書市。
文化部表示,今年的世界閱讀日不僅是一次性閱讀慶典,更是一場讓孩子們重新認識和體驗閱讀的藝術派對!「動動吧」藝術活動教室於2個周末規劃8場互動活動,包含「Knock Knock 敲敲偶門」帶領民眾透過「行動故事劇」,讓靜態閱讀轉變視覺與觸覺體驗;藝術團隊「小聲回收」引導參與者採集聲音,為繪本創造專屬音效,讓閱讀更有想像力。
另外,配合「培育台語家庭計畫」,特別推出「台語家庭集點活動」,活動內容有台語繪本音樂會《海洋Gín-á Tńg大人歌》、說故事《喀噠喀噠喀噠》、音樂劇《晴空小侍郎》等,以台語詮釋帶給大眾全新感受,9天的系列活動可集27點,歡迎已註冊為台語家庭的民眾,全家一起到場參與集點活動,而尚未註冊為台語家庭的民眾,也歡迎全家一起到場註冊並參與集點活動,一次集滿點數的同時,也能全家體驗閱讀樂趣。
文化部表示,從小培養閱讀習慣不僅累積知識也啟發思考、激發想像力,誠摯邀請各地大小朋友,4月19日至27日一起走進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空總),參加2025世界閱讀日「閱讀.腦內飛」盛宴,讓閱讀成為陪伴大家探索世界的一把鑰匙!
【2025世界閱讀日—「閱讀.腦內飛」】
時間:4月19日(星期六)至4月27日(星期日)
地點: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臺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一段177號)
2025世界閱讀日活動網站:https://lets-go-reading.com/
相關活動報名網址:
動動吧!藝術教室: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503311154233762998330
親子繪本說故事: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503311057512094322758
原創故事角色大遊行: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504090557016736127670
詳情: https://www.moc.gov.tw/News_Content.aspx?n=105&s=235387
- 總統出席「CYBERSEC 2025 臺灣資安大會」強調協助提升各行業資安防護韌性達成「國家資通安全戰略2025」 三大目標
賴清德總統今(15)日上午出席「CYBERSEC 2025 臺灣資安大會開幕式」時指出,政府已公布「國家資通安全戰略2025」,訂定「國家資通安全發展方案」,包括強化全社會資安防禦韌性、豐富資安產業生態系及構築新興科技防禦技術等三大目標。未來會持續推動國產自主研發資安產品和服務,鼓勵投資資安新創,協助各行各業提升資安防護韌性,讓臺灣產業更加蓬勃發展。
總統致詞時表示,這是他連續第4年受邀出席「臺灣資安大會」,首先他要代表政府感謝主辦單位「電週文化事業」長期以來對資安領域的付出,也謝謝國內外貴賓共襄盛舉,一起促進資安合作交流。
總統指出,「臺灣資安大會」規模一年比一年盛大,且已成為亞洲最具指標性的資安交流平台。今年不但有超過300場專業演說,匯聚400家以上全球資安品牌,預估參與的專業人士更超過2萬人。尤其,當數位威脅持續提升,無論個人或組織都無法單獨面對,今年大會特別強調團隊力量,將主軸設計為「Team Cybersecurity」,匯聚全球重量級資安專家,分享經驗深化交流,不但符合追求數位安全需求,且有助於打造全球資安聯防體系,真的令人相當佩服。
總統表示,臺灣身處第一島鏈關鍵防線,不僅面對中國軍事武力威脅,在網路世界裡也站在全球資安風險最前線。像是去年政府網際服務網,每天平均遭受侵擾達到240萬次,是前年的兩倍。過去這幾個月,臺灣接連發生遭到CrazyHunter勒索軟體攻擊事件,攻擊目標還包括醫院、學校、上市櫃公司,目前檢警單位已偵破是中國駭客所為,這些都顯示臺灣遭到網路駭客侵擾情形越來越嚴峻。
總統指出,為了落實「資安即國安」精神,他在行政院長任內就推動「資安產業發展行動計畫」,之後政府也陸續通過《資訊安全管理法》,成立「數位發展部」及「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蔡英文前總統在第二個任期也推動「資安即國安2.0」國家戰略,將「資安卓越」計畫納入「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大力支持資安產業發展。
總統提到,去年他上任後,在總統府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也特別邀請民間組織和專家共同參與,希望持續強化關鍵基礎設施、電信、運輸及金融網絡安全,讓臺灣成為資安堅韌之島,進一步發展資安產業。上個月他提出17項國安因應策略,其中在資安部分,也要求主管機關應採取積極有效作為,防止惡意攻擊者透過網路、應用程式、AI等工具,危害臺灣資安環境。
總統強調,上週也已正式公布「國家資通安全戰略2025」,並根據此戰略訂定「國家資通安全發展方案(2025年至2028年)」,三大目標包括:強化全社會資安防禦韌性、豐富資安產業生態系,以及構築新興科技防禦技術,提升國家數位韌性。同時為了完善資安法制環境,數發部正在修訂「資通安全管理法」,希望藉由制度面及法制面雙管齊下,確保百工百業信賴的共同基礎—「資安防護」越來越好。
總統表示,面對無所不在的資安挑戰,需要不斷強化應變能力和管理機制,政府會持續推動國產自主研發資安產品和服務,也會鼓勵投資資安新創。我們要協助各行各業,提升資安防護韌性,讓臺灣產業更加蓬勃發展。今天現場有來自各國的代表,相信臺灣推動資安的經驗,也有助於未來與各國互助交流,建立彼此更緊密的夥伴關係。
最後,總統再次感謝所有先進對資安的投入與貢獻,期盼一起努力,為臺灣資安發展創造更多成果,讓臺灣更安全、產業更蓬勃發展。總統也在主辦單位導覽下,參觀「臺灣資安館」。
包括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數發部次長闕河鳴、衛福部次長呂建德、國發會副主委彭立沛、金管會副主委莊琇媛、臺灣資安大會創辦人谷祖惠、主席吳其勳、「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處長谷立言(Raymond Greene)及各國駐臺使節代表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情: https://www.president.gov.tw/NEWS/39176
- 2022-2023年臺灣文化內容產業調查報告
為反映臺灣文化內容產業現況,提供企業、從業人員、投資者及政府相關單位等掌握文化內容產業最新發展趨勢,據以作為發展目標、學研職涯、資金投入、政策研擬之參考,文化內容策進院辦理《2022-2023年臺灣文化內容產業調查報告》,並將產業依產業鏈關聯程度分為4大領域分冊執行,包括《圖書、雜誌、漫畫、原創圖像產業類》、《電影、電視、動畫產業類》、《流行音樂、廣播(含podcast)產業類》、《遊戲產業類》。 本調查報告共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調查範疇說明與產業地圖,第二部分各項產業調查,重點呈現今年度調查結果中凸顯產業特殊性,且業界關心之相關統計數據。同時在產業概況部分,針對本年度調查成果進行概要說明,包含各次產業之家數、業務類型、人力、總營收、總支出、營收結構、商業模式與經營概況等資料。
詳情請見文化內容策進院官網: https://taicca.tw/intelligence/industry_research/detail/66
詳情: https://www.taaa.org.tw/news/article/9364
- 可口可樂重新推出「分享可樂」活動
可口可樂再次推出其經典的「分享可樂」活動,這次的重點是強調分享性、客製化和數位體驗,目標是吸引喜歡數位互動的 Z世代消費者。這次活動除了提供客製化的可樂瓶和罐子,還加入了 QR 碼驅動的數位平台,讓消費者可以進一步個性化他們的可樂產品,並創建和分享自己的視頻。
活動的其中一部分是「記憶製造者」數位體驗,鼓勵消費者創作並分享回憶影片,還有機會贏得前往夏威夷的旅行。此外,還有一個巡迴活動,會在全國的校園、體育賽事和音樂節等地方進行,讓消費者能夠親自體驗並個性化他們的可樂瓶。
這次的活動由 WPP Open X 創作,並會通過電視、網路視頻、社交媒體和戶外廣告進行宣傳。 活動的最新影片創意,展示了三位年輕人透過數位圖標表達他們的情感,並在見面分享可樂後,這些圖標才消失。這支 45 秒的廣告背景音樂是《Sweet Disposition》,歌詞中描述的情感也與可口可樂品牌的「真實魔法」理念相呼應。
如果消費者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名字,他們可以透過掃描 QR 碼,定制屬於自己的可樂瓶和罐子。這次活動不僅透過數位體驗來與消費者互動,也在實體場所如便利店和超市進行販售,提供更多元的參與方式。總結來說,這次的「分享可樂」活動不僅讓人們再次體驗可樂的樂趣,也把數位與現實生活結合,為品牌帶來更多的情感連結與消費者互動。
詳情: https://www.taaa.org.tw/news/article/9370
- 麥當勞林佳縈分享 全球品牌 在地深耕
(2025-03-14)陪伴著許多人長大的麥當勞,雖為全球品牌,卻已深耕台灣市場40年,2025年,麥當勞即將啟動新的里程碑。動腦俱樂部第542次品牌午餐會,於2月26日在台北茹曦酒店舉辦,邀請到整合行銷事業群助理副總裁林佳縈,以「全球品牌,在地深耕」為題分享。
全球TOP 10 唯一非金融科技產業 1955年建立的麥當勞,在全球有115個市場、40000家餐廳,每1天服務全球6500萬的顧客,根據KANTAR BRANDZ針對全球430萬的受訪者、21萬個品牌,所做全球最有價值品牌的調查報告排行中,麥當勞雄踞第五名,是TOP 10品牌裡,唯一的非金融/科技業品牌。
品牌的三大根基及行銷屢創標竿是勝出關鍵。
深耕台灣 陪伴長大 麥當勞的品牌根基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第一是開心美味的商品,舉凡薯條、雞塊、麥脆雞、勁辣雞腿堡、大麥克,都是大家耳熟能詳且喜愛的。第二是在餐廳可見到的高標準服務流程,麥當勞重視品質、服務、清潔、以及物超所值,由於對QC的堅持,麥當勞能快速複製,並成為全球快速成長的動能。第三是陪伴成長及美好的童年記憶,以台灣市場為例,深耕40年的麥當勞,陪伴著許多人長大。而每80個人就有1個人曾經在麥當勞打工的,麥當勞對夥伴的暱稱為麥胞。麥當勞目前在台灣已超過420家餐廳,平均每家每年服務43萬的顧客。
麥當勞的品牌承諾,廣泛涵括所有服務,也是行銷溝通最重視的出發點——Making Delicious Feel Good Moments Easy for Everyone.片刻時光別具滋味,不論從多元美味餐點、從早上到宵夜的供餐時刻、得來速、數位點餐、歡樂送等彈性訂購方式等,顧客與麥當勞接觸的每個時刻,林佳縈強調,麥當勞期待顧客感受到好的產品,好的服務,以及愉快的用餐體驗。這些也展現在數位發展上,為讓顧客點餐更輕鬆便利,麥當勞長期提供物有所值的平台,例如:銅板輕鬆點、APP折價券,甜心卡等這些工具,都是希望讓顧客覺得感受物超所值、簡單及愉快。
在麥當勞所有的行銷溝通上,處處可見各種情境的傳達痕跡。在建立品牌、與台灣消費者產生連結的過程中,麥當勞從三個面向來推動,包含:建立親子美好的時光、建立品牌的信任度持續建立品牌好感度,透過每年的檢視及優化,來持續達成這三個主軸,缺一不可。
詳情: https://www.brain.com.tw/news/articlecontent?ID=52708&s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