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週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News Compilation

1. 臺灣導演吳璠勇奪加拿大國際紀錄片影展Hot Docs最佳國際新銳導演獎

臺灣導演吳璠以作品《XiXi》勇奪加拿大Hot Docs國際紀錄片影展(Hot Docs Canadian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estival)「最佳國際新銳導演獎」(Emerging International Filmmaker Award)。吳璠表示:「我想把這個獎獻給所有在這個艱難的時代,仍然堅持創作的影人。我們透過創作,持續給予我們的生命尊嚴與意義。感謝Hot Docs讓我們能齊聚在此,支持彼此。我也想透過這個機會,感謝XiXi、這部片的全體團隊、我的家人以及所有支持這部片的朋友。」

Hot Docs國際紀錄片影展亦在官網上公布得獎名單,官網指出,評審形容本片「大膽、堅定、充滿活力」(bold, unflinching, and dynamic),「在觀看這部電影時,我們感覺自己根本不知道要去哪個方向,從哪裡開始?會在哪裡結束?光是這一點就令人非常興奮;而也許,我們並不需要知道答案。」

Hot Docs官網提及,「這部電影正是XiXi身為女兒、母親、藝術家、自由靈魂的故事啟示。她決心寫下她自己的故事,同時衡平各種危機。她的故事是關於勇氣、獨立,以及不墨守成規。本片導演吳璠創造出真誠、創新並且具有變革性的電影,這部電影邀請觀眾以近身、私密的方式進入XiXi的世界。我們不僅是在電影本身,也在電影之外見證偉大。」

加拿大Hot Docs國際紀錄片影展是北美最大型的紀錄片影展,本屆自2024年4月25日起至5月5日舉辦,總計有來自全球各地168部紀錄片入選。吳璠作品《XiXi》入選影展國際競賽單元(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在文化部支持下,駐紐約臺北文化中心與影展主辦單位合作,邀請吳璠親赴加拿大多倫多參加3場世界首映,並在映後座談與觀眾分享創作心路歷程。

https://www.moc.gov.tw/News_Content.aspx?n=105&s=214261

 

2.文化部與誠品攜手 臺灣作家赴馬談文學與生活

為加深臺灣與大馬華語社群的連結,駐馬來西亞代表處文化組與誠品吉隆坡宣布共同策劃推出「臺灣文學系列講座」,將在5至6月期間,先後邀請朱宥勳、馬翊航、劉克襄及馬世芳4位作家赴馬演講,以筆耕者獨特的視角及細膩的書寫,交流彼此的文學與生活。

 誠品生活2022年底於吉隆坡開設東南亞首家分店,選書呼應馬國多語閱讀生態,齊全且跨類別的華語書籍、豐富又多元的講座,讓書店迅速成為讀者的必訪之地。為將臺灣文學進一步推介給大馬讀者,本次策劃的「臺灣文學系列講座」以兩方向鋪陳,「品讀,暢談文學」面向文學愛好者和創作者,由朱宥勳和馬翊航分享臺灣文學發展歷程與脈絡及創作經驗;「淺談,紙上漫遊」則以生活議題,從土地、城市與飲食,邀請劉克襄和馬世芳,帶領讀者從文字中認識臺灣的魅力。

 下筆鏗鏘有聲、論述火花四射的朱宥勳將於5月4日擔綱首發,談近10年臺灣小說的發展趨勢,隔日則與大馬作家龔萬輝對談彼此作品,分享創作心法。5月11日由卑南族作家馬翊航接棒,以畫面感十足的「想像魚刺刺了一下」為題目,暢談自己投入族語寫作的觀察與啟發。

 6月則由踏遍臺灣大山小徑,最懂臺灣自然生態與人文風采的劉克襄開場,分享他數十年的走路與鐵道旅行心得。最後一棒則由集作家、廣播人、音樂通於一身,近期又以自然平實的飲食書寫廣受好評的馬世芳擔當,6月11日談他從吃好吃到寫好吃的過程,12日再與大馬讀者分享他的「文青告白」。

https://www.moc.gov.tw/News_Content.aspx?n=105&s=214139

 

3. 文化部駐美國據點3館串連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全美巡演開跑

文化部駐美國代表處臺灣書院聯合駐洛杉磯辦事處臺灣書院、駐休士頓辦事處臺灣書院,共同邀請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攜劇作《自私的巨人》赴美巡演,將於5月11日至6月2日在西雅圖、亞特蘭大、休士頓等3大城帶來8場精采演出,搭配共8場延伸推廣活動,預計在全美各地帶起近1個月的臺灣偶戲旋風。

 本次巡演將從美國西岸起跑,5月11、14日在西雅圖「綠河學院」(Green River College)揭開序幕、5月24至26日前往亞特蘭大「偶戲藝術中心」(The Center for Puppetry Art Center)演出、6月1至2日則在休士頓「亞洲協會德州中心」(Asia Society Texas Center)畫下巡演句點。除正式演出外,亦舉辦各式主題的工作坊及座談活動,為各年齡層觀眾展示精美的臺灣戲偶,也能藉由團隊的專業指導,學習細膩的操偶技巧,體驗創作屬於自己的偶戲。

 《自私的巨人》為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與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共同製作,劇本改編自英國文豪王爾德(Oscar Wilde)同名經典童話,講述巨人從自私轉變為慷慨、最終在上帝指引下進入天堂的歷程。引人入勝的敘事、迷人的視覺效果、才華橫溢的操偶師陣容,2022年首演後即獲各界好評及邀演,2023年再推出「台語版」巡迴,5月在美國演出「英文版」,將為當地觀眾打造闔家觀賞的偶戲饗宴。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成立於1999年,為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遴選的「TAIWAN TOP演藝團隊」。團隊秉持「萬物皆為傀儡」的理念,致力於創造具挑戰及創新、觸動人心的木偶藝術,創團至今已推出超過 50 部原創作品,在本土內容及跨文化偶戲藝術之間開創出臺灣當代偶戲新風格。

    https://www.moc.gov.tw/News_Content.aspx?n=105&s=214117

 

4. 不只是文青 好丘Good Cho’s掀起美好生活探尋浪潮

做喜歡的事,可以產生多大的力量?動腦俱樂部第532次例會,在3月13日邀請到好丘行銷企劃經理程馨鎂,以「不只是文青-以品牌掀起美好生活探尋浪潮」為題,分享好丘如何從內容出發,藉由產品不斷創造體驗,擴展成當代生活風格的獨特歷程。 以貝果產品為主力,被不少文青族群所熟知的「好丘」,源自於2006年開始舉辦的「Simple Life 簡單生活節」其理念訴求──做喜歡的事,讓喜歡的事有價值。

簡單生活節綜合了音樂表演、在地農產與製品,以及展覽、論壇、市集等各類型活動;也讓團隊發現到,「原來大家做喜歡的事,可以產生強大力量。」 由於簡單生活節為每兩年舉行一次,為此,策展團隊希望重新推出一個持續融合消費者生活的品牌,在2011年以「好丘」之名進駐台北101大樓腳下的四四南村,結合餐飲、選品消費及戶外策展活動,長期與消費者見面。 程馨鎂指出,與許多品牌不同的是,一開始公司並沒有產品。為了承襲簡單生活節的理念,需要匯集三項精神:「創意美學」、「地方關懷」、「永續共好」,如包含匯聚多元當代創作、採購支持台灣在地的原物料,或者思考如何讓商業活動與動植物議題共存等等,將這些理念具體傳達到人們生活中,藉此打造常態平台。 考量到四四南村為傳統眷村,或許大多人會想到饅頭、包子……。

不過早在十多年前,這類麵食產品已然是紅海市場,因此團隊思考到可以轉為烘焙品,並前往日本市場取經,研究他們如何將歷史文化融入餐飲活動。最後,決定選擇了當時台灣擁護者仍不多,且市場關注較少的「貝果」,它的特點是方便,並很容易成為理念傳播的載體。 但挑戰在於,台灣物產眾多,以當時普遍的烘焙技術而言,一個貝果只能有一種口味,若不包餡,頂多兩三種口味,因此負責的研發主廚每天都在研究如何讓一個貝果乘載兩種以上的味道。反覆測試之下,終於推出可以囊括四、五種台灣原物料的包餡貝果。 另一項挑戰是,消費者大多喜歡口感偏軟的麵包,但好丘的貝果相當Q彈,有顧客比喻就如橡皮一樣韌,咀嚼上需要下功夫,所以起初在市場導入上有些卡關,需要讓大家慢慢認識、熟悉這項產品。

後來,好丘也受到了全家便利商店的邀請,基於肯定全家在Clean Label(少添加食品)上的努力,合作推出與產品定位截然不同、柔軟度更高的「入門款聯名貝果」, 24小時消費者都可以在全台門市購得品嘗。上市之初,就獲得許多KOL喜愛,單周就有200則以上的開箱貼文。 程馨鎂也期望,可以藉此吸引喜歡入門口感的消費者,進一步到好丘門市品嘗貝果,將便利商店作為培養更多貝果愛好者的基地。

 https://www.brain.com.tw/news/articlecontent?ID=52202&sort=

 

5. 沒有邊界的教室 孵化永續意識

教育是什麼?要回答看起來似乎不困難,但實際上要說清楚講明白並不容易。尤其在現代,時代的變化趨勢極迅速,不只古今中外的形形色色見解,事物的發展變得更難以推敲,教育也和其他事物一樣,受到時代氛圍的影響。 另外,因為每個人或多或少受過程度不一的教育,對於教育的認識自然各不相同。該如何站在較為全觀的位置看待教育;定義、觀點、實踐、社會到時代氛圍種種因素,都加深探究教育意義的困難度。而教育又是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重要環節之一:明確指出希望確保包容且公平的優質教育,讓全民終身皆享有學習機會。 這樣的目標和教育的定義看起來同樣抽象,我們可以試著回到教育的本質去理解。一般來說,「教育」可以透過廣義和狹義的定義去認識。

廣義面的教育意味著所有擴散傳播人類文明成果(即各種知識、技能和社會生活經驗),增加個體社會化和社會個人化的雙向社會實踐活動,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有著關鍵作用;狹義視角的教育則較趨近制度化教育,也就是學校教育,偏重學理基礎扎根培植。廣義的教育較為實用,著重社會參與面向,試圖連結文明與社會的動態關係。 那麼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SDGs)以及它延伸的169項追蹤指標,雖然兼顧經濟成長、社會進步和環境保護等多元面向,究竟跟教育有什麼關聯呢?永續發展目標(SDGs)既是各國朝著2030年永續發展前進的共同藍圖,也是執行目標。

「教育」在其中扮演著牽針引線的關鍵觸媒角色。環境永續的概念其實才問世60年左右,它最早被注意到是因為1962 年,美國生物學家瑞秋·卡爾森(Rachel Carson)出版書籍《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召喚大眾關心工業發展後農藥帶來的種種環境汙染,並延續成環境保護議題的初聲。 真正形塑出明確的永續發展概念,還要等到約1980年代以後,聯合國體系在國際會議中屢屢討論環境與永續相關議題,標舉出環境教育(Environmental Education,簡稱EE)的特殊意義。這對永續發展議題來說,是重大的里程碑,環境教育可治標也治本,著手自「放眼未來」的世代正義,同時在造成破壞之前,就從價值層面改變引發環境問題的人為動機。 因此,不論推動教育,或者是採取深入視角的永續發展教育(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簡稱ESD),兩者都可以為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實現投下肯定票。教育是廣泛的,能夠漸進調整大眾思維;而永續發展教育(ESD)則與永續發展目標(SDGs)關聯更緊密,自然更符合環境教育的目標,且建構在普遍共識之上。

永續發展教育(ESD)與永續發展目標(SDGs)結合所形成的ESDG,將透過多樣化的教學企及轉化學習,可培養學習者系統觀、批判思考還有問題解決及解決問題的核心能力建構。創造出個人、社會與環境同好的正向局面。

https://www.brain.com.tw/news/articlecontent?ID=52212&sort=

 

6. 向品牌學創意 ING集團換個角度談財務

來聊聊ING集團吧,這家公司可不是普通的金融巨頭。想像一下,如果金融世界是個叢林,那ING就是那隻酷獅子,不僅因為它的品牌標誌具體是一隻獅子,而且它在金融服務市場上也是王者。 這家荷蘭的老牌公司,從1991年開始就在全球金融舞台上跳著華爾滋。他們的秘訣就是始終保持創新,讓客戶體驗像滑著冰一樣流暢。

他們的目標是讓每個人都能輕鬆管理自己的錢財,就像在網上購物一樣簡單。 品牌傳播方面,ING的策略就像是在說:「嘿,我們知道金融可能很複雜,但放輕鬆,我們在這裡幫你搞定一切。」他們用的不是高高在上的金融術語,而是像朋友一樣的語氣,讓人覺得親切又可靠。這就是ING集團所施展的魔法,他們不僅賣產品,更賣一種讓人感到輕鬆和自在的生活方式。 也就是說,ING集團是那個在金融叢林中,帶著獅子般自信,用創新和親民的方式,讓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財富的主人。這就是他們的品牌精神,也是他們成功拓展市場的秘密武器!

從這裡到那裡,從現在到未來 ING集團飛越常規,在荷蘭當地推出「From – To」廣告活動。嘿,你有沒有想過,每一次的旅行都是從一個「From」飛到另一個「To」?但等等,這不只是地理上的移動哦!ING集團就是如此懂每位消費者,他們的「From – To」廣告活動,就像是貼身的旅行小夥伴,陪你一起探索生活中的每一次轉變! 想像一下,你在阿姆斯特丹機場,手裡拿著登機牌,準備開啟新的冒險。突然,你的目光被一則廣告吸引,它不是在賣產品,而是在講故事。沒錯,ING集團的廣告就像是一篇篇人生故事,每一個「From」和「To」都是一段生活歷程,而ING集團一直都在,更見證了每個消費者的每次成長。 「From」是一件事的結束,「To」則開啟了新的一段故事,這樣感受在一趟旅行過程中最能感同身受, ING集團品牌廣告善用這個概念,轉換成「不同人生階段陪伴」的廣告訴求,透過超過50個生活旅程的故事,告訴大家,每一個結束都是新開始的前奏。

這些故事或許不是直接關於你我,但卻能觸動我們每個人的心弦,因為它們是真實的、是生動的、是我們自己的生活寫照。 從2024年2月到6月,這場「From – To」廣告活動持續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機場裡,350個空橋和數位戶外廣告牌上展示宣傳,告訴民眾和往來的旅客,這不僅僅是一場廣告宣傳,更是ING集團對大家不變的承諾:無論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ING都會在那裡,支持你,鼓勵你,與你一起飛越夢想的天空。

https://www.brain.com.tw/news/articlecontent?ID=52210&sort=

 

7. IAA 2024世界廣告大會 多元視角展望趨勢前景!

IAA(International Advertising Association) 2024世界廣告大會(The 45th IAA World Congress 2024 Penang),3月6日至8日於馬來西亞檳城舉辦,第45屆大會以「Brand:RE-CODE Better World, Better Life」為題,為期三天從品牌永續、科技創新與女力多元等視角分享趨勢行銷之道。 成立於1938年的IAA國際廣告協會,每兩年都會輪流在世界各大城市舉辦世界大會,是全球最具指標性且盛大的行銷傳播產業盛會。本次開幕式由世界大會籌備會主席John D. Chacko、IAA全球會長Sasan Saeidi,以及檳城州首席部長Chow Kon Yeow共同主持。 IAA台北分會帶領成立台灣代表團 本屆大會共邀請超過70位國際講師,900位與會者包括近400位來自30個國家的代表齊聚。

在IAA國際廣告協會台北分會(以下稱IAA台北分會)理事長紀緻謙帶領下,本次籌組15位台灣代表團,成員包括TAAA台北市廣告代理商業同業公會、DMA台灣數位媒體應用暨行銷協會、TAA台灣廣告主協會、AMT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以及LINE TAIWAN等公協會與品牌參與,代表台灣與國際行銷傳播產業進行深度互動,不只是暢談未來行銷傳播產業的無限可能,也期待能併發更多的合作機會。 除大會三日精彩議程外,並於「Gala Dinner」中由IAA全球會長Sasan Saeidi親自頒發「IAA Compass Awards」各獎項,IAA台北分會秘書長陳秉鴻獲頒「IAA Executive Director Compass Award」殊榮。

該獎項為本屆首度頒發,旨在表揚並感謝IAA各分會ED在過去,為各分會與全球會務促進的宗旨與目標努力貢獻之成果。 陳秉鴻自2006年起擔任IAA台北分會秘書長以來,致力於推動廣告產業參與國際交流,並積極加入IAA亞洲與全球事務,本次獲獎表彰了陳秉鴻對行業的特殊貢獻。分會過去亦由IAA前理事長蘇雄獲頒「IAA Champion Award」及兩任IAA青年協會理事長邱琪瑄、陳宥亙獲頒「IAA Young Leader Award」,同為台灣之光!

https://www.brain.com.tw/news/articlecontent?ID=52209&sort=

 

8. 2024媒體代理商趨勢 科技融合下的挑戰

AI科技融合 媒體代理商的挑戰 貝立德總經理盧炳勳表示,在廣告行銷產業中,AI不再是一個單一的議題,而是一個整體的趨勢。從服務客戶的角度來看,代理商將關注客戶的需求,並相應調整自身的焦點和佈局。

從貝立德包括電通集團角度來看,可以整合更多的資源,確保擁有最新的科技應用,同時也需要確保這些應用符合倫理和法律的要求。 綜觀所有事物的發展,都是去協助人類更有效率地做更多事,以往代理商會比客戶跟消費者,更早一步獲得訊息,而現在有AI科技擠壓知識落差,讓大家位於同一個起跑點,產出的東西開始大同小異,因此人的價值就在於如何創造差異。 要創造其中差異的關鍵就是要活用科技,但能夠活用科技也是建立在其需要對產業有更深刻的理解,累績的知識,才有辦法駕馭這些工具,同時也要有所產出,進而實現人的價值。 博崍媒體副總帖應州則認為,科技工具常態化將變為趨勢,已經成為客戶提案與討論中的重要配套,但與諸多科技工具所遇到的問題一樣,當使用的工具與數據雷同且人手可得時,那也就沒有資訊不對等的競爭優勢,或者可以說是大家只是換了一個起跑點,重新出發。

代理商服務的價值依舊還是要回歸到行銷策略與客戶生意連結這些務實面,畢竟客戶面對的是真實消費者與品牌競爭,媒體代理商在面對科技工具時,除了要善於應用之外,更應保有一定程度的懷疑與糾錯心態,才不會變成真正的工具人。 宏思廣告副總經理顏培寧表示,隨著媒體投放方式的標準化,一些重複性高的工作已經無法創造出差異性,代理商如何超越市場競爭,創造專屬的獨特優勢和差異,將會是代理商是否能持續保有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貝立德客戶長王冠翔,AI近期已成為比稿和提案中的必考題,而COOKIELESS的推進,也讓客戶更關注數據與martech應用;對貝立德而言,如何系統性規劃及整合多方數據,並有效結合AI及MARTECH工具,將成為滿足客戶的熱門課題。 與產業內其他媒體代理商相較,貝立德擁有許多獨特性與完整性;其中,貝立德不但在媒體投資量上最具規模優勢,體系內更建構專責商務數據管理應用、創意整合發展以及網紅、運動娛樂事業策劃部門,當產業新趨勢來臨之際,貝立德團隊總能快速反應,透過營業企劃團隊與各專業部門相互搭配,近年更善用AI知識、技術與工具,完成不同層次的提案作品,不僅滿足客戶求新求變的行銷需求,相關作品更在國內外各類獎項中獲獎無數。

然而,貝立德雖然創造力十足,但對於使用AI或MARTECH等科技新工具卻非常嚴謹,務求流程合法合規以避免任何不負責任的應用,可靠而負責任地為客戶在各階段全面把關。 AI或MARTECH工具僅是行銷輔助之用,如何站在客戶角度與立場上完善地展演客戶的行銷訴求,才是貝立德的重要使命。 奇宏策略媒體董事總經理許芝華表示,AI可以是很好的輔助工具,提供不同的思考角度,也可以加快作業速度,但核心仍是媒體專業工作者的經驗和專業判斷,才能評估AI所產出的方案是否正確與適當,一個好的媒體策略需要深入理解品牌、產品、產業動態和客戶需求,從而制定出更有效的應對策略。

博報堂知達企劃協理洪乙力表示,挑戰在於是不是能用AI取代人力,對經營層來說當然是求之不得,但對從業員工當然是膽戰心驚。 最早發生的單位應該會是數位部門,畢竟數位媒體的成本競價本來就有規則化的程式存在,AI若能導入,對於買賣雙方除了省時又減少爭議。但以電視為主的台灣傳統媒體購買,因為不存在所謂的公定價,購買與業務之間的折衝協調在短時間內似乎無可取代。

https://www.brain.com.tw/news/articlecontent?ID=52208&sort=

 

9. 2024 青春不痘留「背痘」網路影音徵稿大賽

TARS 協會長期致力於宣導台灣青春痘與玫瑰斑衛教資訊,提供醫療上的諮詢與協助,為民眾的健康與福祉而努力。

有鑑於台灣民眾普遍對於青春痘治療的正確醫療觀念不足,再加上多數人對於「背痘」(身體痘) 缺乏認知,往往導致

許多民眾在痘痘變嚴重、甚至形成痘疤之後才開始進行搶救,不僅可能造成身心、社交上的困難,也讓後續的除疤、美容

更花荷包!

「背痘」網路影音徵稿大賽

為了提升民眾對於痘痘的認識,TARS主辦青春不痘留「背痘」網路影音徵稿大賽,想藉由大眾的創意來分享正確的背痘治療觀念。

希望能藉此徵集到好的作品,並提升社會大眾對於背痘的危機意識。

 https://bhuntr.com/tw/competitions/a4dt9alarb293jqr6t